-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轩中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先,“气清天复朗”,开篇即以“气清”、“天朗”描绘出秋日天空的明净与清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里的“气清”不仅指空气的清新,也暗含着心境的纯净,仿佛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洗涤,精神得到了升华。
接着,“触目仲秋时”,点明了时间背景是仲秋,即秋季的中期。这个时节,自然界的变化尤为明显,万物开始呈现出成熟与收获的景象,同时也预示着即将进入冬季的宁静与沉寂。诗人通过“触目”二字,强调了自己对这一季节变化的直接感知,以及这种感知带来的独特情感体验。
“庭下种楸树,中人能尔为。”最后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庭院中的楸树,楸树作为秋季常见的树木,其落叶与凋零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通过“中人能尔为”,诗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接纳,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这句话似乎在说,庭院中的楸树自然生长,落叶归根,这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从中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繁华落尽后的平静与智慧。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秋景图,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自然和谐共融的体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隐静恭老
妙喜老人骨应槁,明月堂空迹如扫。
丛林耆旧半消磨,砥柱颓波馀此老。
五峰深处开道场,道价重于连城宝。
我盖知名二十年,长恨识师之不早。
朅来陵阳第二峰,一笑相从即倾倒。
午窗对坐语笑清,夜榻归来魂梦好。
大颠理势恐是渠,澄观公才何足道。
青衫我亦行作吏,未尽俗缘多病恼。
相期巢父早掉头,共住山中拾瑶草。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