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觉暄凉变,遂令院舍深。
燕子与黄鸟,难除闺阁音。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在城西园亭中所感受到的独特氛围。诗人袁宏道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夏日特有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
首先,“未曾离溽暑,亦不到云林”,开篇即点明了夏日炎炎,酷热难耐,而身处的环境却远离了喧嚣的尘世,仿佛置身于一片幽静的云林之中。这种对比,既突出了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着,“坐觉暄凉变,遂令院舍深”,通过“暄凉变”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夏日午后温度变化之快,以及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微妙感受。同时,通过“院舍深”这一视觉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幽静与深远,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声来如远壑,宿处必层阴”,这两句则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描绘了蝉鸣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山谷传来,而蝉栖息之处必定是层层叠叠的阴凉之地。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鸣的美妙与悠长,也暗示了蝉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这种自然美的欣赏与赞叹。
最后,“燕子与黄鸟,难除闺阁音”,以燕子和黄鸟的活动,反衬出园亭中的宁静与和谐。尽管外界仍有生命的活动,但这些声音并未打破园亭内的宁静,反而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闺阁音”可能指的是女子的轻声细语,进一步强调了园亭的私密与温馨,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享受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绘,展现了夏日午后园亭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与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青春游侠去江东。六博场中。
旗亭对酒花如雪,当垆侧、烂醉吴侬。
指点绿杨蘸水,赢他紫马嘶风。伟长文笔少瑜工。
燕市相逢。吹箫击筑悲歌里,谁怜惜、爨后枯桐。
只有石头周顗,典衣埋骨堪从。
长江千里,到黄天荡口、别开风物。
水立云垂天异色,返照江翻石壁。
大将楼船,美人桴鼓,千载涛驱雪。
中流凭吊,古今有数人杰。
记我小住西湖,荒坟拜岳,归棹迟迟发。
末路英雄驴背稳,多少壮怀消灭。
狱底埋冤,亭边挹翠,生死争毫发。
临江酾酒,江心涌起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