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十七首·其十六》
《颂古十七首·其十六》全文
宋 / 释鼎需   形式: 偈颂

畐塞虚空不如不去。前后际断,今亦无住

倒骑佛殿三门,却把三门挂露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佛殿(fó diàn)的意思:指佛教寺庙中供奉佛祖的寺殿,也用来比喻场所庄严肃穆。

露柱(lù zhù)的意思:指掩饰不住的破绽或秘密被揭露出来。

前后(qián hòu)的意思:指时间或顺序上的先后关系。

三门(sān mén)的意思:指三个门派或三个门类。

无住(wú zhù)的意思:指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栖身之处。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鼎需所作的《颂古十七首》中的第十六首。诗人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对空无执着和超越世俗束缚的追求。"畐塞虚空"描绘了一种广阔无边、空灵浩渺的意境,暗示了佛教中关于空性的理解。"不如不去"则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超脱态度,宁愿不入尘世,保持内心的清净。

"前后际断,今亦无住"进一步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无常,以及心灵的瞬息万变,主张当下即空,无固定之所。"倒骑佛殿出三门"运用奇特的动态画面,形象地展示出打破常规、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仿佛超越了世俗的框架。

最后一句"却把三门挂露柱"更是出人意料,将寺庙的门户比喻为人生的束缚,而"挂露柱"则象征着解脱和超脱,寓意着诗人已经看破红尘,将束缚放下,如同露珠般自然、纯粹。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释鼎需
朝代:宋

释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号懒庵,俗姓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年二十五读《遗教经》得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踰十年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旋随宗杲移小溪,与之分座,由此得声。泉州守请开法延福,后退处洋屿八年,晚居东西禅。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鼎需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再访南岩僧家二首·其二

禅定诸僧终未了,更须长钟作生涯。

若教心了亦自足,肯羡钟鸣鼎食家。

(0)

题恒彰侄新居堂壁

恒彰新润屋,门对我瀛洲。

孙茁兰芽华,应知代代侯。

(0)

答爱菊花

隐逸之花归隐人,高标幽致自天真。

严霜冷月见晚节,素香佳色淩清晨。

诗酒门墙堪托迹,王侯池馆岂容身。

春风笑杀千红紫,都向园林学媚人。

(0)

甲戌除夕和梁应和韵四首·其四

腊残风力阁寒衣,人到衰年酒盏知。

稚子夜深还听镜,老夫春到漫裁诗。

百千好事了不得,六十齐头老敢辞。

且看斗柄天上转,一年生意是初时。

(0)

登飞仙台

轩辕遗迹几千秋,世故消沈万事休。

论道客归空白日,垂湖龙去不回头。

仙台有迹留今古,丹法无传已缪悠。

逐客偶来寻往事,青山无恙水长流。

(0)

游君山六首·其六

一点青山一片云,湖中烟景四时新。

居无庐舍惟禅寺,人有梵僧共鸟邻。

入望渺然都是水,静观真觉不沾尘。

乾坤此地无游览,醉梦人间度几春。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