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登 古 邺 城 唐 /岑 参 下 马 登 邺 城 ,城 空 复 何 见 。东 风 吹 野 火 ,暮 入 飞 云 殿 。城 隅 南 对 望 陵 台 ,漳 水 东 流 不 复 回 。武 帝 宫 中 人 去 尽 ,年 年 春 色 为 谁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城隅(chéng yú)的意思:指被困在城墙角落的人,比喻处境困难,无法脱身。
春色(chūn sè)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绚丽。
帝宫(dì gōng)的意思:指皇帝的宫殿,也用来形容富丽堂皇、宏伟壮丽的建筑。
东流(dōng liú)的意思:指水向东流动,比喻事物顺利发展或人才向有权势的地方集中。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复回(fù huí)的意思:重新回到过去的状态或位置。
陵台(líng tái)的意思:指高耸的台阶或台地,也用来比喻高处或高位。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年春(nián chūn)的意思:指新年的春天,也用来比喻新的开始或希望。
下马(xià mǎ)的意思:从马上下来,表示停下行动或放弃权力。
野火(yě huǒ)的意思:比喻事情发展迅速,不受控制。
云殿(yún diàn)的意思:指高大壮丽的殿堂,也可用来比喻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华丽辞藻或辞章。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飞云殿(fēi yún diàn)的意思: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宏伟壮丽。
- 注释
- 下马:从马上下来。
登:攀登,登上。
邺城: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曾是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城市。
城空:城池空荡无人。
复何见:又能见到什么(景象)。
东风:春天的风。
吹野火:吹动原野上的火焰。
暮:傍晚。
入:映入,进入。
飞云殿:可能指邺城内高耸入云的殿堂,也可能泛指宏伟的宫殿。
城隅:城墙的角落。
南对:南面正对着。
望陵台:古代帝王或重要人物死后,后人为其修建的祭祀、凭吊的高台,此处特指某位君主的陵墓之台。
漳水:古河流名,流经邺城附近。
东流:向东流淌。
不复回:不会再折返回来,意指河水一去不返,象征时光流逝,人事变迁。
武帝:此处可能指某一历史时期的皇帝,如汉武帝等,具体需结合作者背景和时代确定。
宫中人:宫殿中的皇族成员、官员、侍从等。
去尽:全部离开,消失殆尽。
年年:每年。
春色:春天的景色,象征生机与繁荣。
为谁来:为谁而展现,意即无人欣赏,徒增荒凉之感。
- 翻译
- 下马后登上邺城,城池空荡又看到了什么景象。
春风拂过原野,吹动野火在傍晚时分直入云霄,仿佛映照在飞云殿上。
城角南面正对着望陵台,漳河水向东流淌,再也不会折返回来。
武帝宫殿中的人早已离去无踪,年年的春色又为谁而展现呢?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凄清的历史废墟景象,反映了时间流逝与历史沧桑。开篇“下马登邺城”,便直接切入主题,表现诗人对古都邺城的探访与感慨。"城空复何见",透露出一种荒凉与废弃的情景,让人不禁思考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落差。
接着“东风吹野火”,这里的“野火”可能象征着战乱或毁灭,而“暮入飞云殿”,则是对过往辉煌建筑的一种怀念,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城隅南对望陵台",通过对陵墓的远眺,增添了一份哀愁,强化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悲凉情调。
"漳水东流不复回",用河流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这里的“漳水”可能是指邺城附近的某条河流,不仅自然景观变迁,而且也映射出诗人对于历史无法倒流的无奈感。
最后,“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这里的“武帝”应指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或是其他历史上的某位武功显赫的君主。"宫中人去尽"强调了时间对人类活动的洗礼,而“年年春色为谁来”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在无人问津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古邺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废墟、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无常,表现出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鄱阳汤仲材以其家息庵存斋东涧三大老鄂州黄龙寺僧惠璋入石诗装为一轴求士大夫赞颂紫阳山下方回之先人字元章嘉定甲戌与晦静先生同年为下偈言而不及此意可乎仲材能作祇夜回作伽佗可也·其一
黄鹤矶头百战尘,黄龙诗刻尚如新。
终然岘首碑安在,羊祜元非死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