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溪流与岩石的自然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双流决决鸣,石根失其一。" 开篇以“双流”形容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生动形象。接着,“鸣”字赋予水流以生命,仿佛它们在欢快地歌唱。而“石根失其一”,则暗示着水流经过岩石时,可能有一块石头被冲刷或移动,这种动态的变化为画面增添了趣味性。
"弃糠于此中,应从玉泉出。" 后两句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水流比作“糠”,在某一特定地点被抛弃,实际上却暗示着源头的纯净与丰富。这里的“玉泉”象征着清澈、纯净的水源,与前文的“双流”形成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循环与转化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山水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娟影临榻五夜披衣寤歌待旦得五言二十韵
就光身亦暗,岂曰照无私。
飞华临绮阁,转魄下荒簃。
自从霓羽断,寒殿久凄其。
寂寂天仙子,神霄那可窥。
惨淡朱颜黝,飘萧云髻黧。
虽馀蕴冰质,或歉耀衢姿。
已失相怜者,谁能赏叹之。
早识虚宫苦,胡然窃药驰。
不死成何事,翻为西母诒。
琼楼羞蹀躞,玉镜懒孤持。
桂子空中落,丹丛轮外移。
攀援人胡往,天香不忍吹。
漫怀终古意,复值清秋期。
无限伤情语,将使下民知。
下民号且呶,惟解醉和嘻。
而有天涯客,斗室怨羁离。
五夜通魂爽,言默破然疑。
东方来晓白,人月共馀悲。
《娟影临榻五夜披衣寤歌待旦得五言二十韵》【明·郭之奇】就光身亦暗,岂曰照无私。飞华临绮阁,转魄下荒簃。自从霓羽断,寒殿久凄其。寂寂天仙子,神霄那可窥。惨淡朱颜黝,飘萧云髻黧。虽馀蕴冰质,或歉耀衢姿。已失相怜者,谁能赏叹之。早识虚宫苦,胡然窃药驰。不死成何事,翻为西母诒。琼楼羞蹀躞,玉镜懒孤持。桂子空中落,丹丛轮外移。攀援人胡往,天香不忍吹。漫怀终古意,复值清秋期。无限伤情语,将使下民知。下民号且呶,惟解醉和嘻。而有天涯客,斗室怨羁离。五夜通魂爽,言默破然疑。东方来晓白,人月共馀悲。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5767c6e68ac7128805.html
励志诗二首·其二
鸿飞贵冥,虎步宜猛。我欲藏形,无由去影。
倚木居巢,留烟护岭。过膝容头,聊遮瘤瘿。
三秋九摇,未涉人境。啼猿罢悲,宿鸟归静。
自疑此生,以逸终倖。人不碍物,物又何鲠。
林不近炎,炎亦宜冷。岂意泉霞,忽恶箕颍。
谁知黑雕,久布机阱。自我婴罗,岩壑收景。
霜叶含悽,风禽缩颈。山群集众,从鬼神请。
念此慇怀,助予宵儆。穷年独宿,五夜三省。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十三山木
木以无用,斤斧弗从。雁以不鸣,身游釜中。
不材与材,各有遭逢。先生何处,绝累行空。
为木则椿,为雁则鸿。二者之间,一蛇一龙。
人物之祖,黄帝神农。云孙日邈,安知道宗。
鲁侯忧鲁,皮以灾躬。涉江浮海,大莫可通。
虚舟相触,惼心亦融。人能虚己,其孰能壅。
毫毛不挫,已成卫钟。意怠之鸟,毕世从容。
枳棘之猿,竟日匆匆。陈蔡休食,击槁歌风。
木声人声,当人心胸。无受人益,以安天穷。
圣人晏然,体逝而终。螳蝉与鹊,忘身若瞢。
栗林逆旅,谁私谁公。贤不自贤,何往不崇。
林回弃璧,虞人谇弓。不忮不求,胡不大同。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十三山木》【明·郭之奇】木以无用,斤斧弗从。雁以不鸣,身游釜中。不材与材,各有遭逢。先生何处,绝累行空。为木则椿,为雁则鸿。二者之间,一蛇一龙。人物之祖,黄帝神农。云孙日邈,安知道宗。鲁侯忧鲁,皮以灾躬。涉江浮海,大莫可通。虚舟相触,惼心亦融。人能虚己,其孰能壅。毫毛不挫,已成卫钟。意怠之鸟,毕世从容。枳棘之猿,竟日匆匆。陈蔡休食,击槁歌风。木声人声,当人心胸。无受人益,以安天穷。圣人晏然,体逝而终。螳蝉与鹊,忘身若瞢。栗林逆旅,谁私谁公。贤不自贤,何往不崇。林回弃璧,虞人谇弓。不忮不求,胡不大同。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8467c6e68b6d79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