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饭 客 镇 驿 见 壁 间 书 火 池 事 异 甚 宋 /李 流 谦 荒 亭 旧 刻 书 火 池 ,火 从 水 出 如 燎 脂 。五 行 生 克 谬 常 理 ,异 事 傥 恍 令 人 疑 。居 人 只 言 数 里 近 ,驱 车 欲 前 仆 夫 愠 。谁 能 博 学 辨 痴 龙 ,寄 我 此 诗 聊 一 问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博学(bó xué)的意思:指学识广博、知识丰富。
常理(cháng lǐ)的意思:指常常存在、普遍适用的道理或规律。
痴龙(chī lóng)的意思:形容人迷恋于某种事物,对其执着而不顾一切。
火池(huǒ chí)的意思:指火焰熊熊燃烧的场所,也比喻危险的地方。
居人(jū rén)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居住、生活。
刻书(kè shū)的意思:比喻人固执地按照已有的办法去做事,不顾事物的变化。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仆夫(pú fū)的意思:指仆人、仆役。
驱车(qū chē)的意思:指乘车前往某地。
生克(shēng kè)的意思:
亦作“ 生尅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 明 王世贞 《读<白虎通>》:“於五行之生剋次第,悉取人事以配之。”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何处为本治之来龙,何处为本城之生剋。”
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乐器》:“医卜星命之流,因缘附会以生克休壬之鄙説。”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四:“有异同,于是有分合,有生克。” 田汉 《洪水》第一幕第二场:“你不明生克,牛是土性,土能克水。”参见“ 生剋 ”。傥恍(tǎng huǎng)的意思:形容人的神情或表情突然改变,不易察觉。
五行(wǔ xíng)的意思: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也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和相互关系。
言数(yán shù)的意思:言辞、言论的多少或数量。
异事(yì shì)的意思:
(1).他事;别的事。《礼记·曲礼下》:“輟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 陈澔 集说:“异,犹他也。敬心不存,则形诸外,此所以知其有他事他虑也。”《吕氏春秋·上农》:“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於时也。” 高诱 注:“异犹他也。”
(2).指职司不同。《诗·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寮。” 郑玄 笺:“我虽与尔职事异者,乃与女同官。” 晋 陆云 《赠汲郡太守》诗:“念我同僚,悲尔异事。”
(3).不平常的事;特别事件。《韩非子·说难》:“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於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郡县闻主且至,杀牛羊大为数百人供具,主至,从不二十人、六七婢,乘驴闒茸,约所至不得肉食,驛吏立门外,舁饭而返……闻於京师,众譁説以为异事。”《红楼梦》第七四回:“ 袭人 因见 晴雯 这样,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拣,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拣一番。”
(4).奇怪的事;难以理解的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萧子云 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然初时皆欲杀 瑜 ,后则各相敬爱……向之乘机下石者,咸相惊诧,以为异事。”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撒旦 诗人之出,殆亦如是,非异事也。”
(5).不同的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今之学者,以为文武异事,吾知治文事而已。”一问(yī wèn)的意思:一次询问或提问
- 翻译
- 荒废的亭子旧时刻着书,火源自水池像油脂燃烧。
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错乱,奇异之事让人疑惑不定。
居民只说这里距离不远,驾车前往车夫却满腹怨气。
谁能广泛学识洞察愚龙,借我这首诗来问问究竟。
- 注释
- 荒亭:废弃的亭子。
旧刻:以前刻下的。
书火池:书写的痕迹像火池。
燎脂:油脂燃烧的样子。
五行:金、木、水、火、土。
谬常理:违背常规的道理。
异事:奇异的事情。
傥恍:恍惚,令人困惑。
居人:居民。
数里近:几里路的距离。
驱车:驾车。
仆夫愠:车夫生气。
博学:广博的知识。
辨痴龙:洞察愚笨的事物。
聊一问:随便问问。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奇特而神秘的景象。"荒亭旧刻书火池,火从水出如燎脂",这里的“火池”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地方,火焰似乎是由水中生出的,这在自然界中是不常见的现象,它如同融化的动物脂肪一般,既奇观又令人惊叹。
接下来,“五行生克谬常理,异事傥恍令人疑”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出常理的事件感到困惑和质疑。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里提及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被打破,显示了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形。
“居人只言数里近,驱车欲前仆夫愠”则是诗人听闻当地居民谈论此事,他们指出这个火池就在不远处,但当诗人驾车想要前往亲眼所见时,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未能如愿。
最后,“谁能博学辨痴龙,寄我此诗聊一问”表达了诗人的求知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望。他通过这首诗向博学之士提出问题,希望能够解开心中的疑惑。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也透露出对自然界中异常现象的敬畏之心。同时,通过这种超乎寻常的景象,诗人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宇宙和知识边界的深入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