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伐 桑 宋 /梅 尧 臣 二 月 起 蚕 事 ,伐 桑 人 阻 饥 。已 伤 持 斧 缺 ,不 作 负 薪 非 。聊 给 终 朝 食 ,宁 虞 卒 岁 衣 。月 光 无 隔 碍 ,直 照 破 荆 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蚕事(cán shì)的意思:指办事情时要细心、耐心,不能马虎敷衍。
朝食(zhāo shí)的意思:朝食是指早餐,指一天的开始。
持斧(chí fǔ)的意思:手持斧头。形容人有能力有决心,准备行动。
二月(èr yuè)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气候逐渐转暖。
负薪(fù xīn)的意思:指背负着柴草或薪柴,形容负重辛劳。
隔碍(gé ài)的意思:隔绝、阻碍
荆扉(jīng fēi)的意思:指门户之间的荆棘和木门,比喻困难重重,难以进入或通过。
起蚕(qǐ cán)的意思:指开始养蚕、种桑的意思,也比喻开始工作、进行某项事业。
虞卒(yú zú)的意思:指担忧和忧虑的心情。
月光(yuè guāng)的意思:指月亮的光,也比喻没有积蓄或手头拮据。
终朝(zhōng zhāo)的意思:终日,整天。
卒岁(zú suì)的意思:年底,年末。
阻饥(zǔ jī)的意思:指解决温饱问题,防止饥饿。
- 注释
- 蚕事:指春季开始养蚕的农事活动。
阻饥:因饥饿而受到阻碍。
持斧缺:持斧砍桑,形容养蚕人的辛劳。
负薪非:指贫穷的人捡拾柴火为生。
终朝食:整天的食物。
卒岁衣:年终的衣服。
月光无隔碍:明亮的月光照射无阻挡。
荆扉:破旧的柴门。
- 翻译
- 二月开始养蚕的工作,砍桑叶的人却因饥饿受阻。
已经感到持斧砍桑的艰辛,但不能像穷人那样去捡柴火谋生。
只为能有整天的食物,不敢期待年终能有衣裳。
明亮的月光毫无阻碍,直接穿透了破旧的荆门。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伐桑》,主要描绘了农历二月开始养蚕时节,由于饥荒,伐桑的人们面临着艰难的生活选择。他们虽然不得不砍伐桑树以换取基本的食物("持斧缺"),但这并非出于贪婪,而是为了勉强维持一天的口粮("聊给终朝食")。诗人表达了对人们生活困苦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短期的牺牲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蚕丝生产的未来("宁虞卒岁衣"),因为没有足够的桑叶来供应蚕儿。最后,月光穿透荆扉的意象,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生活的希望和自然的光明依然存在("月光无隔碍,直照破荆扉")。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的诗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