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读 王 有 道 诗 宋 /赵 蕃 校 书 非 隐 遁 ,逢 乱 偶 栖 迟 。少 日 治 安 策 ,暮 年 忠 义 诗 。空 闻 狩 岐 陇 ,不 见 颂 浯 溪 。有 暮 荒 丛 棘 ,无 祠 奠 酒 卮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丛棘(cóng jí)的意思:指事物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纷乱杂乱的局面。
奠酒(diàn jiǔ)的意思:宴会上主持人或者宾客为了纪念某位逝者,而敬酒致词。
酒卮(jiǔ zhī)的意思:指酒器中最后一点酒,比喻最后一点希望或力量。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栖迟(qī chí)的意思:指人不安定,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搬迁或流连于外地。
少日(shǎo rì)的意思:少年时光、年轻时的日子
浯溪(wú xī)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
校书(xiào shū)的意思:指校正书籍中的错误或补正缺漏。
隐遁(yǐn dùn)的意思:指避开世俗俗务,隐居于僻静之地,追求心灵的安宁和自由。
治安(zhì ān)的意思:形容社会秩序稳定,治安良好。
忠义(zhōng yì)的意思:忠诚和义气。形容人具有忠诚的品质,对朋友、亲人或国家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精神。
- 注释
- 校书:研究学问。
非:并非。
隐遁:逃避现实。
逢乱:乱世中。
偶:偶然。
栖迟:避难。
少日:年轻时。
治安策:国家安定的策略。
暮年:晚年。
忠义诗:充满忠诚与正义的诗歌。
空闻:只能听到。
狩岐陇:在岐山、陇右的传说。
不见:无法看到。
颂浯溪:事迹刻在浯溪上。
有墓:他的墓地。
荒丛棘:荒草荆棘覆盖。
无祠:无人祭奠。
奠酒卮:奠酒的杯子。
- 翻译
- 研究学问并非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乱世中偶然选择的避难方式。
年轻时关注国家安定的策略,晚年则写下充满忠诚与正义的诗歌。
只能听到他在岐山、陇右的传说,却无法看到他的事迹被刻在浯溪上。
他的墓地已被荒草荆棘覆盖,无人祭奠,连奠酒的杯子也找不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读王有道诗》。诗中,诗人通过对王有道诗歌的品读,表达了对王有道命运的感慨。"校书非隐遁"表明王有道虽从事校书工作,但并非选择逃避现实,而是身处乱世却坚守职责;"逢乱偶栖迟"则揭示了他生活的动荡与无奈。诗人称赞王有道年轻时关注国家安危,晚年仍以忠义为诗的主题,显示出其高尚的品格。
"空闻狩岐陇"暗指王有道可能参与过对抗叛乱的行动,但遗憾的是这些事迹并未得到应有的传颂;"不见颂浯溪"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贡献未被后人广泛铭记。最后,诗人描绘了王有道墓地的荒凉景象,"有墓荒丛棘",以及无人祭奠的凄凉,表达了对这位贤者的怀念和对其身后寂寞的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一位忠臣的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