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访问僧侣别墅时的内心感受。
首句“竹院逢僧坐石床”,以“竹院”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环境氛围,随后点明了诗人与僧人相遇的情景,静谧的竹林中,僧人正坐在石床上,暗示着内心的平和与超然。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的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的画面。
次句“风幡论罢日初长”,在上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意境。风动幡动,似乎在进行一场无言的辩论,而当这场辩论结束之时,太阳开始缓缓升起,时间仿佛变得悠长。这里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更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通过“风幡”这一意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心灵状态相联系,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宁静。
后两句“泉声不似人间语,疑是楞严第一章”,将视线转向自然界的另一处——泉水。泉水潺潺,其声音似乎并非来自人间,而是某种超凡脱俗的声音,让人联想到佛教经典《楞严经》的第一章。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宗教哲学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通过“不似人间语”这一表述,强调了这种声音的神圣与超脱,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哲学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精神归宿的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悼吕居仁舍人
精识高标不世才,泉台一掩怅难回。
词源断是诗书力,句法端从践履来。
西掖北门聊尔耳,春风秋月亦悠哉。
问君身后遗何物,只有窗间水一杯。
秋日出沐感怀
落落穷阎静,萧萧晚岁昏。
臣饥徒索米,童小未应门。
清世为尘诮,私家出沐恩。
斗回非挹酒,天远讵兼盆。
腐烂翔鹓鼠,青黄断木樽。
容容谁觊福,栩栩自交魂。
衰柳空烟穗,寒苔叠雨痕。
鸣蛙沈故沼,噪雀恋空园。
有客嘲黔突,无人赏负暄。
终期六百石,初服卧丘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