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可充食,女萝可代裙。
山中自有宅,桂树笼青云。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生活的自给自足与自然之美。首句“绿竹可充食”,以绿竹象征着山中丰富的自然资源,暗示山中居民能够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接着,“女萝可代裙”一句,女萝即地衣,形象地展示了山民在缺乏现代衣物的情况下,利用自然界的材料制作衣物的生活智慧。
“山中自有宅”,点明了山居者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状态,他们不依赖于外界,而是依山而居,与自然融为一体。“桂树笼青云”,最后这一句以桂树环绕着青云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山中环境的清幽与神秘,也寓意着山中居民的生活充满了诗意与超脱世俗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山中居民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
风吹细柳摇香陌,行子萧条出京国。
白驹皎皎蹴严程,雾鬣马鬃带晚星。
栗薪瓜苦淹中野,不见三年忧莫写。
忧莫写兮心自知,欲写忧兮须此时。
我亦欲归归未得,送子归心转悽恻。
青袍白马走天涯,看到燕山几度花。
丈夫自古轻离别,岂是鞲鹰饱飞掣。
过尽长亭复短亭,故园桃李飘香雪。
北堂灵鹊声喳喳,下阶自衔萱草花。
慈母倚门每占喜,定想行人归到家。
昔时苦被鹊声误,臆对含愁如欲诉。
今日鹊声知有准,惊去回翔仍返顾。
东家郎君不出庭,别离那识过平生。
纵使今朝竞喧噪,有耳何曾为尔听。
西家农夫在田野,恬熙生长茅檐下。
几回著意送清音,聒乱生憎遭唾骂。
惟有慈闱白发亲,屡卜佳声秋复春。
温凊疏违甘旨缺,而今喜见远归人。
丁宁灵鹊莫飞去,深栖只向堂前树。
上无鹰鹯下弹丸,每听流声慰愁绪。
行人既归尔适宜,行人又去尔不知。
但当爱身慎饮啄,他年再报归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