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丽情曲》
《丽情曲》全文
明 / 谢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昔会春江曲,美人知我心。

朝遗白玉佩,夕赠紫璚琴。

梦入楚天远,愁连湘水深。

桐花又落,黄鹄佳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玉(bái yù)的意思:形容品质高尚、纯洁无瑕。

楚天(chǔ tiān)的意思:指楚国的天子,也泛指君主或统治者。

春江(chūn jiāng)的意思:春江指的是春天的江河,是形容春季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意象。

黄鹄(huáng hú)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才能出众的人。

佳音(jiā yīn)的意思:好消息或好音讯

江曲(jiāng qǔ)的意思:指江河弯曲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确定,曲折复杂。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桐花(tóng huā)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比喻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湘水(xiāng shuǐ)的意思:指湖南的湘江水,比喻文采卓越的女子。

玉佩(yù pèi)的意思:指玉质的佩饰,比喻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东西。

知我(zhī wǒ)的意思:了解我自己

鉴赏

这首诗《丽情曲》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

首句“昔会春江曲”,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春江边相聚的美好时刻,那是一段充满温馨与喜悦的时光。接着,“美人知我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位理解他内心深处情感的女子的深情厚谊。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两颗心紧紧相连,不分彼此。

随后,“朝遗白玉佩,夕赠紫璚琴”两句,通过具体的物品赠送,进一步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感情。白玉佩和紫璚琴,不仅代表了物质上的礼物,更是情感的寄托,象征着两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梦入楚天远,愁连湘水深”两句,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推向极致。诗人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思念,仿佛穿越了辽阔的楚天,连绵不绝的湘水,都承载着无尽的忧愁和思念。

最后,“刺桐花又落,黄鹄断佳音”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背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消息的断绝。刺桐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黄鹄的离去,则意味着佳人音讯的中断。这两句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也是对当前孤独与寂寞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谢榛

谢榛
朝代:明   字:茂秦   号:四溟山人   籍贯:脱屣山   生辰:1495~1575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
猜你喜欢

菩萨蛮·去年共饮菖蒲酒

去年共饮菖蒲酒。
今年却向僧房守。
好事更多磨。
教人没奈何。
主人恩义重。
知我心头痛。
待要赏新荷。
争知疾愈麽。

(0)

偶得一绝

清风叶叶映黄鹂,绿暗红稀半掩扉。
我以忘言静思虑,子规犹道不如归。

(0)

满庭芳·一种阳和

一种阳和,玉英初纵,雪天分外精神。
冰肌肉骨,别是一家春。
楼上笛声三弄,百花都未知音。
明窗畔,临风对月,曾结岁寒盟。
笑杏花何太晚,迟疑不发,等待春深。
只宜远望,举目似烧林。
丽质芳姿虽好,一时取媚东君。
争如我,青青结子,金鼎内调羹。

(0)

满庭芳·景傍清明

景傍清明,日和风暖,数枝浓淡胭脂。
春来早起,惟我独芳菲。
门外几番雨过,似佳人、细腻香肌。
堪赏处,玉楼人醉,斜插满头归。
梅花何太早,消疏骨肉,叶密花稀。
不逢媚景,开後甚孤栖。
恐怕百花笑你,甘心受、雪压霜欺。
争如我,年年得意,占断踏青时。

(0)

踏莎行·葱草身才

葱草身才、灯心脚手。
闲时与蝶花间走。
有时跌倒屋檐头,蜘蛛网里翻筋斗。
水马驰来,藕丝缠就。
鹅毛般上三杯酒。
等闲试把秤儿秤,平盘分上何曾有。

(0)

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
夜夜相思直到明。
有梦怎生成。
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
笛里声声不忍听。
浑是断肠声。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