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三徙竟何之,梦里磨钱梦后疑。
《三国志魏书九首·其四陈思王》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的《三国志魏书九首》(其四)中的陈思王部分,以“三国”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首句“十年三徙竟何之”,描绘了陈思王曹植在政治上的多次迁徙,暗示其命运多舛,身处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却不知最终归宿为何。这里的“十年三徙”借用历史事实,隐喻了曹植在曹操、曹丕两代君主间的起伏跌宕,以及他个人政治生涯的波折。
次句“梦里磨钱梦后疑”,运用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权力与财富的讽刺。曹植曾有过富贵荣华的梦,但醒来后却发现这一切都是虚幻,充满了疑问和困惑。这不仅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也暗含了对权力游戏本质的批判。
后两句“国本未摇枝干尽,不须求自试明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国本未摇枝干尽”比喻国家根基稳固,即使外在枝叶凋零,核心依然坚不可摧。这里暗指尽管曹植个人遭遇挫折,但魏国的基础并未动摇。后一句“不须求自试明时”则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机的反思。意思是说,在一个正确的时代,个人的努力或许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但在动荡或不公正的时代,个人的努力可能难以改变命运。这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晦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陈思王曹植的命运变迁,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挣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其三
素志抱冲澹,每怀丘中赏。
兹山实灵异,景物多清旷。
蜿虹蒙垂瀑,芙蓉开叠嶂。
丹柰遗嘉植,青猿流哀响。
赤城如可希,阆风遥相望。
聊为采真游,毋烦北山谤。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