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国志魏书九首·其四陈思王》
《三国志魏书九首·其四陈思王》全文
明 / 郑学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十年三徙竟何之,梦里磨钱梦后疑。

国本未摇枝干尽不须自试明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干尽(gàn jìn)的意思:指尽力完成某事,竭尽全力

国本(guó běn)的意思:指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基石。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须求(xū qiú)的意思:迫切需要,急需

枝干(zhī gà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荣、茂盛。

自试(zì shì)的意思:自己尝试,亲自实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的《三国志魏书九首》(其四)中的陈思王部分,以“三国”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首句“十年三徙竟何之”,描绘了陈思王曹植在政治上的多次迁徙,暗示其命运多舛,身处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却不知最终归宿为何。这里的“十年三徙”借用历史事实,隐喻了曹植在曹操、曹丕两代君主间的起伏跌宕,以及他个人政治生涯的波折。

次句“梦里磨钱梦后疑”,运用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权力与财富的讽刺。曹植曾有过富贵荣华的梦,但醒来后却发现这一切都是虚幻,充满了疑问和困惑。这不仅反映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也暗含了对权力游戏本质的批判。

后两句“国本未摇枝干尽,不须求自试明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国本未摇枝干尽”比喻国家根基稳固,即使外在枝叶凋零,核心依然坚不可摧。这里暗指尽管曹植个人遭遇挫折,但魏国的基础并未动摇。后一句“不须求自试明时”则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机的反思。意思是说,在一个正确的时代,个人的努力或许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但在动荡或不公正的时代,个人的努力可能难以改变命运。这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晦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陈思王曹植的命运变迁,探讨了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挣扎。

作者介绍

郑学醇
朝代:明   字:承孟   籍贯:广东顺德

广东顺德人,字承孟。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猜你喜欢

龙门避暑

龙门绝顶松风冷,空翠湿衣山更深。

六月地炉长拥火,半窗云影便成阴。

悬厓果熟猿争树,白昼人惊鬼出林。

一个老僧飞锡去,不知消息到如今。

(0)

题画扇四首·其一

三间两间茅屋,五里十里松声。

如此山中景色,何时共我同行。

(0)

次萍居留别韵

且勿长亭折柳枝,离筵已判酒如池。

因思会面难期处,直使衔杯到醉时。

樯燕留人双上下,岸花迎客半低垂。

计程明日毗陵道,吟寄新诗欲倩谁。

(0)

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岂临江宋□道士刘旻李文同登西峰之烟云台以登高望远为韵各赋四首·其三

素志抱冲澹,每怀丘中赏。

兹山实灵异,景物多清旷。

蜿虹蒙垂瀑,芙蓉开叠嶂。

丹柰遗嘉植,青猿流哀响。

赤城如可希,阆风遥相望。

聊为采真游,毋烦北山谤。

(0)

海屋为萧君赋

结屋青海上,弄影沧江涯。

手持翡翠竿,误拂珊瑚枝。

龙嘘春雾合,鹤度晓云垂。

弱流几清浅,为书报安期。

(0)

送凌元之湖团监税

廿年作吏辞乡邑,十月司征去信州。

孙子斑衣方在膝,慈亲白发已盈头。

岭烟散后人归市,春水生时客放舟。

莫为微官叹沦落,江山如此亦清游。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