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天池寺》
《望天池寺》全文
明 / 韩日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杳霭天池寺,庐山第几峰。

御题丹碣重,荒径紫烟封。

鸟没云无迹,僧归雪有踪。

不辞屐费齿,惆怅林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林钟(lí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人多,人声嘈杂。

庐山(lú shān)的意思:比喻事物的高度或者重要性。

山第(shān dì)的意思:指排在第一位的人或事物,比喻在某个领域或方面的最高、最重要的存在。

天池(tiān chí)的意思:指天空中的湖泊,形容湖泊辽阔壮丽。

无迹(wú jì)的意思:没有留下痕迹,没有迹象可寻。

杳霭(yǎo ǎi)的意思:形容天空或远方的景色模糊、朦胧。

御题(yù tí)的意思:指应对和处理问题、挑战或考验。

紫烟(zǐ yān)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烟雾弥漫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池寺的幽静与神秘。首句“杳霭天池寺,庐山第几峰”以“杳霭”二字营造出一种朦胧、深远的氛围,暗示天池寺隐藏在庐山深处,难以寻觅。接着,“庐山第几峰”则巧妙地运用疑问语气,增加了悬念感,让人不禁好奇这寺庙究竟位于哪座山峰之上。

“御题丹碣重,荒径紫烟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天池寺的古朴与沧桑。御题丹碣,意味着寺庙曾受到皇家的重视和题字,而“荒径紫烟封”则通过“荒径”和“紫烟”的对比,展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荒凉与神秘,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历史的痕迹被一层紫色的烟雾所覆盖。

“鸟没云无迹,僧归雪有踪”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反衬出寺庙的宁静与和谐。鸟儿飞过,云彩飘散,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僧人归来时留下的足迹却清晰可见,这种对比强调了寺庙生活与外界的隔离,以及其中蕴含的禅意与平静。

最后,“不辞屐费齿,惆怅隔林钟”表达了诗人对天池寺的向往与遗憾。诗人愿意忍受登山的艰辛(“不辞屐费齿”),却因未能亲临其境而感到惋惜(“惆怅隔林钟”)。这里的“林钟”可能是指寺庙中传来的钟声,它在远处回荡,既勾起了诗人的想象,也增添了诗作的意境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将天池寺的自然景观、历史沉淀、宗教氛围以及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静谧而又充满哲思的画面。

作者介绍

韩日缵
朝代:明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猜你喜欢

石浪庵山楼社集分体分韵得七律青字

值杖层波挂酒瓶,春风良会屐初停。

楼高百尺虚窗白,浪涌千重列岫青。

闲就客吟泉上石,话同僧过竹边亭。

醉于马上乘船过,松外春涛万古醒。

(0)

环溪桥玩月

曲水微波动,环桥到影浮。

美人惜遥夜,明月正当头。

雨过城根暗,凉生树杪秋。

葛衣禁露冷,吟啸任迟留。

(0)

待渡二首·其一

日日柴门闭好春,不知江上有迷津。

直须万斛舟横浦,待渡君看两岸人。

(0)

立秋后一日偕群从过西林

早秋风日好,挟伴共寻幽。

岁月抛尘外,烟云挂杖头。

闲情狎鱼鸟,残照淡林邱。

坐卧不知晚,归欤还复留。

(0)

赠宜兴友人

好山吾郡说荆南,天与幽人着草庵。

坐踞松台延夜月,步随凫舄破朝岚。

茶经雅致追桑苧,橘颂高风忆子瞻。

咫尺未能驱俗驾,应从玉版特相参。

(0)

碧山社会次俞是堂韵二首·其二

微官晚岁只虚名,旧学清时足隽声。

偶向月中聊桂籍,欲从天汉拂尘缨。

菲葑下采知同味,桑梓难忘自有情。

白首郎瞻黑头相,可能冷落断金盟。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