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白云远,亦随白云迟。
欲随白云灭,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白云篇(其二)》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白云的深刻情感与思考。
首句“心随白云远”,诗人的心灵如同飘浮的白云,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次句“亦随白云迟”,在追求心灵自由的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这种追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这里的“迟”字,既体现了追求过程中的耐心与坚持,也暗示了诗人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深度和持久性。
第三句“欲随白云灭”,表达了诗人对白云消散的渴望,似乎在追求一种永恒与不变的状态。然而,白云的消散也象征着变化与无常,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洞察。
最后一句“白云无尽时”,点明了白云虽有消散之时,但其存在并无尽头,寓意着生命的无限性和宇宙的广阔。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生命虽有终点,但精神追求却可以超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永无止境。
整体而言,《白云篇(其二)》通过白云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个人情感、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变化与永恒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铁面御史衢州英,立朝赫赫扬芳声。
纠弹那复避权倖,国本未立殷忧形。
披肝露胆向仁祖,朝言夕有睦州行。
睦州正在家邻境,况复水媚而山明。
市羊岁且为民患,栽茶无地税还征。
移文抗疏获蠲免,至今遗爱人犹称。
牧之岂止诗家流,池州改刺来睦州。
经图史册朱稽载,善政美绩知无由。
侍郎裴公理盐铁,江淮民隐归咨诹。
公为致书白其事,积弊侃侃明珠求。
忠言激切对官长,州政安肯容奸蟊。
花前中酒有遗句,至今人士还歌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