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斥堠(chì hòu)的意思:斥责、指责。
出塞(chū sài)的意思:出塞是指从边塞地区离开,也可以指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蓟门(jì mén)的意思:指门庭草木繁盛的样子,形容景象美丽、繁华的样子。
碣石(jié shí)的意思:指古代用于标记地界的石碑,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立场。
崆峒(kōng tóng)的意思:指高山的形容词。
楼堞(lóu dié)的意思:指建筑物的屋檐或山峰等高处。
门楼(mén lóu)的意思:门楼指的是古代城门或者宅门前的牌楼。引申为进门之前的关键点,也可指重要的门派或门类。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屈指(qū zhǐ)的意思:屈指是指用手指弯曲来表示数字的动作,成语屈指则表示极少的数量。
石烟(shí yān)的意思:石头冒烟。形容事物异常或出人意料。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万井(wàn jǐng)的意思:形容房屋众多,楼宇林立。
倚杖(yǐ zhàng)的意思:用手扶着拐杖作为支撑,形容老年人行走时的姿态。
振衣(zhèn yī)的意思:指人的衣服被风吹动,形容人的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高司农赵宪使共游崆峒山二首》其一。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崆峒山的壮丽景色和边关风貌。首句“并马崆峒天地悬”,形象地展现了山势之高峻,仿佛与天地相接。接下来,“蓟门楼堞渐苍然”暗示了诗人与友人游历之地靠近边关,城楼的轮廓在远方显得苍茫。
“千峰北断祁连色,万井东回碣石烟”两句,通过描绘远处的祁连山脉和近处的炊烟袅袅,展现出山川的广阔和生活的气息。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寄寓边疆的辽阔与宁静。
“倚杖白云窥槛外,振衣明月坠松巅”描绘了诗人倚杖远望,月光洒落松梢的静谧画面,流露出超脱尘世的闲适之情。最后一句“频誇斥堠无烽火,屈指单于出塞年”,表达了对边防安宁的赞美,以及对和平年代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历崆峒山为背景,融山水描绘与边关情怀于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国家安定的欣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醉蓬莱.咏雪
然间云雾,密布长天,遍空呈瑞。
屑飘飘,舞风前轻坠。
面凝酥,山头铺分,又爽兼鲜媚。
姹婴儿,相将携手,同来游觑。
里全真,实中迎宝,满插琼花荣贵。
脉和明,更三光分锐。
地生辉,震方通耀,放烂银霞起。
见师呼,仙童邀我,蓬莱一醉。
满庭芳
斗枰棋,心万转,情注意完□。神搜思,彼此巧生奸。
道铺机关,争如会、自己双关。
留住,人这著,默断破痴顽。颜。好看前。
敲打闹,里清闲。从庚、虎哮吼,在高山。
道分明不识,白黑、知守交颁。
前胜,中仙桂,谁与我跻攀。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