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霁后》
《霁后》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小雨春膏润,微波晚照空。

壶光遥送电,梁影半倾虹。

珍树疏烟合,坳塘暗溜通。

羲皇谁可上,靖节有窗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òu
sòng / sòngxiáng

xiǎochūngāorùnwēiwǎnzhàokōng

guāngyáosòngdiànliángyǐngbànqīnghóng

zhēnshùshūyānhuàntángànliūtōng

huángshuíshàngjìngjiéyǒuchuāngfē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坳塘(ào táng)的意思:指深广的水塘或湖泊。

春膏(chūn gāo)的意思:指春天的阳光和雨水,有助于万物生长的养分。

膏润(gào rùn)的意思:形容物体表面光滑、柔软、润泽。

靖节(jìng jié)的意思:指保卫国家、捍卫正义、守护节日等的行为。

疏烟(shū yān)的意思:解除困扰,消除烦恼

送电(sòng diàn)的意思:传递电力或信息

晚照(wǎn zhào)的意思:晚年时仍然保持着昔日的风采。

微波(wēi bō)的意思:微波是由“微”和“波”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泛指微小的波动或变化。

羲皇(xī huáng)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羲皇,也泛指古代帝王。

小雨(xiǎo yǔ)的意思:指小而细的雨。

遥送(yáo sòng)的意思:远距离送达物品或消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过后的景象。小雨如同春天的甘露一般细腻滋润,晚照映衬下的波光微微起伏。壶口放射出的光线仿佛在远处与闪电相呼应,而屋梁上的影子则半倾斜映在彩虹之上。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珍树疏烟合,坳塘暗溜通"两句,则描绘了春雨后树木间缭绕升腾的细烟,以及田野小径在春水的润泽下变得湿润连通。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生机勃勃、层次丰富的自然画卷。

"羲皇谁可上,靖节有窗风"两句,则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哲思。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宁静的时刻,是否还有谁能够攀登到传说中的羲皇之地,即最高的精神境界。而"靖节有窗风"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描绘,表达了一种通过静坐冥想来感受内在和谐与平静的心灵状态。

整首诗语言淡雅,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也蕴含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灵隐散知识会首求颂

无识无知五十三,劳佗童子遍咨参。

朝来灵隐罗斋去,添得从前满面惭。

(0)

决定信斋不遇·其二

不将柔橹钉桩摇,等视安流与怒潮。

若谓他家本无事,须知滴水也难消。

(0)

拟寒山送明达二侍者归蜀

不住有佛处,不住无佛处。

万里一条铁,孤鸾无伴侣。

无处不蹉过,有处还却步。

挂角少羚羊,枯桩多死兔。

达也二十九,兴尽复回首。

简也四十馀,寸长竟何有。

人皆笑我愚,我愚学未就。

扑碎古菱花,孰与分妍丑。

(0)

送吴侍郎婺州之官

坤维日望虏尘消,鸳序坤珍压大僚。

持橐爱兄同法从,牧羊友弟并仙镳。

清流未涨双溪碧,浮俗先传五裤谣。

八咏断弦如可续,为君折苇度秋潮。

(0)

寄潼川东路李漕使

乡来江西游,见以旴水阴。

博约剑津掾,亦复聆正音。

转眼贴天高,再见无路寻。

把茅丹丘城,谢家兰玉森。

君家龙首兄,绛帐开沈沈。

有时过萧寺,借榻清风林。

笑我泉石痼,示以膏肓针。

欲弹广陵散,惜无中散琴。

欲上南阳疏,不如梁甫吟。

琴以歌南风,吟以道古今。

一鸣才邕邕,忍见凤鸟瘖。

朣朣垂景星,坤维长照临。

(0)

寄盘隐府判

闲把新抽粉节题,疾邪字字赋心思。

溺非袖手无遗援,虐是专门忍助为。

山下水流花尽处,人间豕燎虱焦时。

盈虚消息还来复,六月扶摇岂远而。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