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月七日宝安诸君子招汎龙潭八日复汎篁村同观竞渡客有歌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之句者因以为韵人赋十章邓玄度六言首奏余亦步其韵以六言赓焉·其八》
《五月七日宝安诸君子招汎龙潭八日复汎篁村同观竞渡客有歌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之句者因以为韵人赋十章邓玄度六言首奏余亦步其韵以六言赓焉·其八》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帆底惊看风饱,船头又觉潮生。

绣柱鳞鳞隐见兰桡轧轧纵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船头(chuán tóu)的意思:指船的前部,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前端或领头人。

惊看(jīng kàn)的意思:惊奇地看着,震惊地观察。

看风(kàn fēng)的意思:观察风向,预测事态发展。

兰桡(lán náo)的意思:形容文采华美的诗文。

鳞鳞(lín lín)的意思:形容事物密集、连绵不断。

隐见(yǐn jiàn)的意思:隐藏的事物逐渐显露出来。

轧轧(yà yà)的意思:形容车辆行驶时的声音。

纵横(zòng héng)的意思:指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灵活应对、自如行动的能力或者人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夏日江面的生动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

首句“帆底惊看风饱”,描绘了帆船在风力的推动下,船帆鼓胀的情景,仿佛能感受到风的力量和帆的紧张状态。接着,“船头又觉潮生”则转而描述潮水的涨起,与风力共同作用于水面,营造出一种动态的和谐美。

“绣柱鳞鳞隐见,兰桡轧轧纵横”两句,进一步将视线转向船身与周围环境的交互。绣柱的隐约可见,暗示着船只结构的精致与复杂;而兰桡(装饰精美的桨)的“轧轧”声,则是船只行进时的节奏感,与纵横交错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平衡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江面上风、潮、船、水等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和谐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活力。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还家得惊报复回避所

北马又经山,传闻顷刻閒。

山将身坐断,家有梦飞还。

吞哭自怜甫,忍饥谁念颜。

真成伤箭鸟,翼翼怕虚弯。

(0)

次韵弟观雪中二首·其一

剪耳严风利似刀,吹嘘滕六做功劳。

大包天地为一色,老尽山林无二毛。

借煖尚能赊绿蚁,禦寒终不羡裘羔。

天涯多少穷途客,欲寄书难雁影高。

(0)

次韵卢致远祈雨喜应

四郊多少出云山,六月如何得雨悭。

天意茫茫知不外,秋成岌岌有无閒。

人非稼穑谁为命,职在蛟龙可听閒。

终藉精忱起灵蛰,鹤骖带得夜瓢还。

(0)

用前韵似龄叟

早岁雄心撼不周,晚年归契老禅游。

肯除酒戒容元亮,欲答梅诗愧子由。

隐几云山长在眼,出门风雪又回头。

元宵有约慈云阁,镫火能无感旧愁。

(0)

上巳日同弟观张子开会内弟贝端甫家

村环十里即朱陈,时节过从气谊真。

酒味同甘山脉水,韭香一洗俗饕尘。

云南近日偶无事,天下几人知此春。

相对无言无尽意,不将桃李著精神。

(0)

春午二首·其一

春城那被酒缠绵,燕姹莺娇近午天。

花影满帘庭院寂,碧纱窗迥淡如烟。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