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疑日近,海阔觉天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涛(bō tāo)的意思:形容波浪汹涌澎湃的样子。
常住(cháng zhù)的意思:常年居住,不离开。
翠微(cuì wēi)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岛屿(dǎo yǔ)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与周围环境隔绝,孤立无援。
归依(guī yī)的意思:归顺依附,向某个人或事物表示忠诚和依赖。
留题(liú tí)的意思:留题指的是在文稿、书信、字画等上面留下题词或题字。
菩萨(pú sà)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萨,也用来形容心地善良、慈悲为怀的人。
失路(shī lù)的意思:迷路,找不到正确的道路或方向。
外夷(wài yí)的意思:指外国的人或者外国民族。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中国(zhōng guó)的意思:指中国这个国家,也可用来指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人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那罗延窟时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悟。首句“菩萨僧常住,归依上翠微”以“菩萨僧”开篇,暗示了那罗延窟作为佛教圣地的地位,而“归依上翠微”则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氛围,仿佛是心灵得以净化与归宿之所。
接着,“山高疑日近,海阔觉天低”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山之高、海之阔,营造出一种天地之间的辽阔感和深邃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敬畏之情。山的高耸让太阳似乎更近,海的广阔让人感觉天空也显得更为低垂,这种视觉上的错觉,实际上是对大自然宏伟壮丽的直观感受。
“岛屿屏中国,波涛限外夷”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那罗延窟所在的地理位置置于更大的空间背景中,岛屿作为屏障,区分了中国与外界,波涛则成为不同文明与地域的界限,暗示了佛教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与影响。
最后,“重来防失路,拂石一留题”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登临经历的珍视与感慨。在返回的路上,为了避免迷失方向,诗人特意在岩石上留下了自己的题字,这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是对自己内心体验的记录。通过这一行为,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永久地留在了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使得这次旅行的意义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感悟,展现了那罗延窟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在此所获得的心灵触动与精神升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