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
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侣隐居山林的景象,充满了宁静和谐之美。首句“青苔幽巷遍”写出了幽深小径两旁覆盖着青苔,生机勃勃又不失清幽。紧接着,“新林露气微”则描绘了一片新生的林木中细微的露珠和早晨的薄雾,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经声在深竹”一句,通过竹林间传来的诵经声音,更增添了这宁静环境中的宗教气息。诗人随后写到“高斋独掩扉”,则是说僧侣独自居住在高耸的斋堂中,将门窗关闭,隔绝尘世。
接着,“憩树爱岚岭”表达了对高山峻岭间古老松树的喜爱,这里的“憩”字形容了树木的苍劲和坚韧。最后,“听禽悦朝晖”则是说在清晨的阳光中,聆听鸟鸣,感到无比的愉悦。
诗的后半部分,“方耽静中趣”,表明诗人沉迷于这宁静中的生活乐趣。而“自与尘事违”则强调了他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宗教修行的体验,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宁静的生活态度。
丈夫不爱死,成仁心所安。
殒身苟无故,哀哉徒自残。
水能杀人人共知,公独茫然狂以痴。
黄河渺渺无津涯,乃欲绝流而渡之。
公也溺死人谁悲,世路如何,险恶实多?
平地倏忽,滔天风波。利淫欲饵,孰知其佗?
不见不闻,纵横网罗。
固不必如公之痴,可揕以鱼中之铍,亦不必如公之狂,可禽以伏甲之觞。
眼前言笑百媚出,宁知兵刃罗心肠。
公无渡河河无津,箜篌一曲愁杀人。
平生无他长,不受世束缚。
贫贱与富贵,殊未改其乐。
造物欲穷之,相戏亦颇虐。
守边向南荒,建国就朔漠。
三年气难挫,一举若孤鹤。
蚁封水曲间,驰骋等寥廓。
何曾顾鸿鹄,况乃语燕雀。
惟老不可避,俯首羁朽索。
老去终未甘,无使怀抱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