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
念之永不忘,门开少来过。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拨弄炉火时的内心世界。首句“叨叨林鸟啼”以鸟鸣声起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披衣中夜坐”则直接点明了时间与人物状态,诗人于深夜披衣而坐,似乎在等待或思考着什么。
“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拨动炉火,仿佛是在探索生命的意义,追求精神的解脱。这里的“穷神归破堕”,可能暗含着对世间一切虚妄的洞察,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清醒认识与孤独感。他认为事物虽明了,但人们往往迷失其中;音乐虽美妙,却难以被理解或共鸣。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真知灼见的珍视。
最后,“念之永不忘,门开少来过”表达了诗人对某些深刻体验的铭记,以及对来访者的期待与渴望。这既是对过往经历的珍视,也是对未来可能相遇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复杂心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夜独坐、拨火悟道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汝州太守卧病年,亹亹犹复能清言。
平生雄辩嗟不见,风流尚有曹州存。
历下东游少相识,欢喜闻君在西邑。
旧知兄弟无凡俦,相逢一笑开颜色。
三年政令如牛毛,思归南亩皆蓬蒿。
羡君饮酒动论斗,引觥向口收狂潮。
醉后胸中百无有,偃然啸傲倾朋曹。
中朝卿士足官府,君归何处狂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