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祗一石,一石三芙蓉。
何意一黄山,莲花亦次宗。
一茎上矗天,千瓣开濛濛。
从茎上至蕊,吹堕愁天风。
峰凡三十六,此峰太华同。
夫君几登陟,身染莲衣红。
白帝(bái dì)的意思:指无所作为、无能为力、无用的人或事物。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当空(dāng kōng)的意思:指人物的地位或权力被剥夺,失去控制或失去影响力。
登陟(dēng zhì)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攀登高峰。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何意(hé yì)的意思:表示询问对方的意图或用意。
何穷(hé qióng)的意思:本指没有穷尽的事物,也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智慧等没有极限。
化作(huà zuò)的意思:化作指将某种形态或状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或状态。
精通(jīng tōng)的意思:指对某一领域或技能非常熟练,达到高超的水平。
巨灵(jù líng)的意思:指非常强大的力量或巨大的精神力量。
开辟(kāi pì)的意思:开辟指开辟道路或者开创新的领域,开辟新的局面。
莲蓬(lián péng)的意思:比喻人的才华或品德在一开始就显露出来。
莲花(lián huā)的意思:比喻人的品质高尚,如莲花一般纯洁无瑕。
莲瓣(lián bàn)的意思:形容花朵盛开时,花瓣分开的样子,比喻事物或人的优点突出。
明星(míng xī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中备受瞩目和赞誉的人。
盘回(pán huí)的意思:回转,往返
千叶(qiān yè)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变化多端。
千万(qiān wàn)的意思:表示强调或劝告,要注意或务必做某事。
千仞(qiān rèn)的意思:形容高大、峻峭。
秦关(qín guān)的意思:指秦朝时期的边境,也用来比喻困难险阻的处境。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三峰(sān fēng)的意思:指三座山峰,比喻三个主要的人或事物。
山精(shān jīng)的意思:指山林中的妖怪或神灵。
山经(shān jīng)的意思:形容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太华(tài huá)的意思:形容事物华丽、壮丽、美好。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文章(wén zhāng)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写作杰作。
仙掌(xiān zhǎng)的意思:指人的手掌纤细娇美,如仙人之手。
轩辕(xuān yuán)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轩辕黄帝,也用来形容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地位。
岩窦(yán dòu)的意思:指深山中的岩石洞穴。
叶中(xié zhōng)的意思:指在众多人中间,也有不同的人物或事物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存在。
一茎(yī jīng)的意思:指一根植物的茎,形容事物的数量极少。
三十六(sān shí liù)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无法预测或掌握。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莲花峰篇赠黄山闵宾连》。诗中以莲花峰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对黄山莲花峰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首句“我昔入秦关,手攀太华峰”,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攀登过华山,引出对黄山莲花峰的向往。接下来,“千峰为莲瓣,三峰为莲蓬”运用比喻手法,将莲花峰的山峰比作莲花的花瓣与花托,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莲花峰的形态之美。
“三峰祗一石,一石三芙蓉”进一步强调了莲花峰的独特之处,三座山峰如同一朵盛开的莲花,而每一座山峰又像是莲花中的三朵花瓣,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文学想象。
“纷纷莲花须,化作千万松”则通过莲花的花丝(须)与松树的对比,展现了莲花峰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莲花峰的神秘与不凡。
“白帝与明星,宫在千叶中”运用神话元素,将莲花峰与传说中的仙境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高高五千仞,仙掌擎当空”描绘了莲花峰的高耸入云,仿佛是仙人之手所托,进一步强化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
“自谓天下奇,群岳不能从”表达了诗人对莲花峰独步天下的赞叹,认为它超越了其他山岳。
“何意一黄山,莲花亦次宗”则是对黄山莲花峰地位的肯定,将其与华山相提并论,显示了诗人对黄山莲花峰的高度评价。
“一茎上矗天,千瓣开濛濛”再次强调了莲花峰的形状特点,如同一根直插云霄的莲花茎,千瓣绽放,美不胜收。
“从茎上至蕊,吹堕愁天风”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莲花峰以情感,仿佛在诉说一种忧愁,但这种忧愁被风吹散,展现出莲花峰的豁达与超然。
“盘回穿岩窦,忽见轩辕宫”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曲折与惊喜,最终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宫殿,象征着探索未知的喜悦与收获。
“峰凡三十六,此峰太华同”指出莲花峰与其他山峰的不同之处,与太华峰有着相似之处,进一步强调了其独特性。
“夫君几登陟,身染莲衣红”表达了诗人对攀登莲花峰的渴望,以及对莲花峰美景的深深喜爱。
“自作黄山经,神与山精通”表明诗人不仅欣赏莲花峰的自然美景,更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与山灵相通。
“文章亦巨灵,开辟将何穷”最后以宏大的视角,将诗人的创作与大自然的力量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自然与艺术无限创造力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莲花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