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厌其深,屋岂期其华。
悦性适因静,会心奚必遐。
这首诗《永恬居》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山不厌其深”,以山的深邃象征内心的丰富与深沉,表达了一种对内在世界的探索与追求。接着,“屋岂期其华”则以屋的朴素反衬出对华丽外在的淡然态度,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满足比物质的奢华更为重要。
“岩居非雕绘,叠树相周遮”描绘了岩石与树木构成的自然环境,没有刻意的雕琢与装饰,却自成一种和谐之美。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简朴生活的推崇。
“悦性适因静,会心奚必遐”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宁静与内心的追求。他认为,心灵的愉悦和理解往往在平静中产生,而不需要远行或寻求外界的刺激。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和“返璞归真”。
最后,“命笔戒绮言,澹泊以为嘉”表达了诗人对文辞的节制与对淡泊名利的态度。他倡导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来表达真挚的情感,反对浮夸与虚饰,认为真正的美好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永恬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内心平和以及简朴美德的崇尚,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随辈猖狂搅客心,区区斗粟苦相寻。
前行堕地后不止,我自绝粮渠复侵。
归兴渺然风瑟瑟,壮怀如此夜沉沉。
欲投忌器空搔首,盼杀羲轮辗宿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