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圆通寺·其二》
《游圆通寺·其二》全文
宋 / 马仲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一筇吾事足,身世科头

长石间笋,半遮林杪楼。

云飞山欲动,木落塔如浮。

游客归去松阴入茗瓯。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石(cháng shí)的意思:长石是指石头的一种,比较大而长的石头。在成语中,长石通常比喻人的品质或能力高超出众。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科头(kē t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部被剃光,只剩下一撮头发。形容人非常贫穷、破落的样子。

林杪(lín miǎo)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的景象,形容草木葱茏、景色美丽。

木落(mù luò)的意思:指树叶脱落,也比喻人事物的衰败或失去原有的生机。

身世(shēn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身和背景。

松阴(sōng yīn)的意思:指林木茂盛的阴凉处,比喻宽敞明亮的房屋或环境。

游客(yóu kè)的意思:指到别的地方去游玩的人。

云飞(yún fēi)的意思:形容速度非常快,如同云飞一般。

注释
筇:竹杖。
吾事足:我的生活所需。
科头:指天空,也象征命运。
石间笋:生长在石头缝隙中的竹笋。
林杪楼:山顶或树林中的楼阁。
云飞:云彩飘动。
山欲动:山似乎在移动。
木落:树叶凋落。
塔如浮:塔影在水中漂浮。
游客:游历的人。
松阴:松树下的阴凉。
茗瓯:茶杯。
翻译
一根竹杖足以满足我,人生世事都交付给头顶的天空。
随着时间推移,石头缝隙里的竹笋逐渐长大,半遮住山间的楼阁。
云朵飘动,仿佛山峦也随之摇晃,树木凋零,塔影在水面浮动。
游人还未离去,松树下的阴影洒入茶杯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寺景致,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人首先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只需一筇之地即可自得其乐,这里的“吾事”指的是个人隐居的愿望,“科头”则是古代量度土地的单位,意味着只需要一小块土地就足够了。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然景观:“渐长石间笋”,“半遮林杪楼”。这里的“石间笋”指的是在岩石缝隙中生长的小草,这些细微之物被赋予了一种生命力,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同时,“林杪楼”则是树木与楼阁交错形成的一种景象,给人一种层次分明、遮掩有致的感觉。

诗中还运用了动态描写:“云飞山欲动”,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一种感受。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要动起来一样,表现出诗人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而“木落塔如浮”则是秋风吹过,树叶纷纷扬扬,像是古老的塔楼也随之飘浮,这里的意象丰富且充满了神秘色彩。

最后,“游客未归去,松阴入茗瓯”,诗人表达了对游子迟迟不归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验。在这里,“游客”代表着外界与世俗的联系,而“未归去”则是诗人内心对于自由漂泊生活的一种向往。同时,松树的阴影覆盖在茗瓯(一种古代饮具)上,给人以清凉和宁静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景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是对自然美与生命价值的一种赞美。

作者介绍

马仲珍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咏琥珀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0)

荷叶杯·其二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0)

三堂东湖作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0)

思归寄东林澈上人

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

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闻。

(0)

赠离曲

合欢叶堕梧桐秋,鸳鸯背飞水分流。

少年使我忽相弃,雌号雄鸣夜悠悠。

夜长月没虫切切,冷风入房灯焰灭。

若知中路各西东,彼此不忘同心结。

收取头边蛟龙枕,留著箱中双雉裳。

我今焚却旧房物,免使他人登尔床。

(0)

新年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