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回沙(huí shā)的意思:回沙指的是沙子被风吹走后,又被风吹回原来的地方。比喻事物循环往复,没有进展或改变。
金坛(jīn tán)的意思:指得到贵人的庇佑,获得好运或者成功。
琴尊(qín zūn)的意思:指琴的声音高亢激昂,有如尊贵的人物。
山影(shān yǐng)的意思:指山的倒影,比喻事物的形象、影响。
疏俗(shū sú)的意思:摒弃庸俗之事,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斜照(xié zhào)的意思:指太阳斜照的光线,比喻事物的光辉已经衰落,或者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不佳。
移山(yí shān)的意思:形容坚定的决心和毅力,意志坚定,能够克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玉洞(yù dòng)的意思:指人的心地高尚、纯洁。
枝栖(zhī qī)的意思:指鸟类停歇在树枝上休息,比喻临时寄身或依附于某个地方。
籀文(zhòu wén)的意思:籀文指的是古代传世的篆刻作品,特指篆刻中的楷书字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一句,以“金坛”、“玉洞”形容居所之精致与幽静,暗示诗人置身于仙境般的山中别墅。这里的“疏”和“侣”,不仅描绘了环境的美丽,也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则是对景色的细致刻画,“花枝”上的“晚露”与“峰叶”间穿行的“晴云”,勾勒出山中清晨湿润而又明朗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形容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之宁静。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一句,通过“斜照”、“山影”的移动与“回沙”、“籀文”的包围,传达了一种时间流转和空间变迁的感觉。这里,“斜照”是夕阳西下的柔和光线,而“回沙”则可能指的是河岸或小溪边的细沙,这些自然元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中晚景图。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一句,则是诗人对音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琴,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艺术表达工具;“竹树”,则象征着文学、哲学之源。在这里,“方待兴”意味着即将奏响的乐曲,而“已迎曛”则是竹间微风的轻拂,预示了音乐与自然声音的融合。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每一句都精巧地构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是典型的中国山水田园诗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