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绍诸贤虑未精,今追遗恨尚难平。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北征(běi zhēng)的意思:北征是指向北方出征,征战北方。
草草(cǎo cǎo)的意思:草率、匆忙、不认真
都督(dū du)的意思:都督是指古代中国官员的职务,也用来形容一个地位高、权力大的官员。
甘结(gān jié)的意思:甘心情愿地结合在一起。
结好(jié hǎo)的意思: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或友谊
旧京(jiù jīng)的意思:旧京指的是古代的京城,也可用来形容过时、落后的事物。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留守(liú shǒu)的意思:指在外地工作、学习或其他原因离开家乡的人,留下家人在家中照顾。
銮舆(luán yú)的意思:指皇帝的车驾,也泛指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南渡(nán dù)的意思:指古代人民或军队由北方渡过江河南下,特指历史上刘备率军南渡长江,意味着转危为安,重获胜利。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日中(rì zhōng)的意思:指白天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表示事物发展的中间阶段。
往日(wǎng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以前的时光
王谢(wáng xiè)的意思:王谢是指王朝和诸侯的名字,代表着权势和地位。在成语中,王谢常用来比喻权贵富有的人家。
遗恨(yí hèn)的意思:指因为遗憾而产生的怨恨、不满或愤怒之情。
知兵(zhī bīng)的意思:了解军队、兵器和战争的知识。
中丞(zhōng chéng)的意思:指官职居中的官员,也泛指在某个群体或组织中地位居中的人。
- 注释
- 炎绍:炎宋。
诸贤:众多贤才。
虑未精:考虑不周全。
遗恨:过去的遗憾。
区区:小小的。
王谢:王导和谢安,东晋名门。
营南渡:策划南渡。
草草:仓促。
江徐:指江统和徐邈,历史人物。
议北征:讨论北伐。
中丞:古代官职,主管监察。
甘结好:情愿交好。
暮年:晚年。
都督:古代军事长官。
知兵:懂得军事。
可怜:可叹。
宗留守:宗室成员担任留守。
銮舆:皇帝的车驾。
幸旧京:返回旧都。
- 翻译
- 炎宋众多贤才考虑不周全,如今追悔过去的遗憾仍难以抚平。
小小的王谢家族策划南渡,仓促的江徐讨论北伐之事。
昔日中丞情愿交好,晚年都督方知军事重要。
可叹白发苍苍的宗留守,极力请求皇帝返回旧都。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题西湖系年录》。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个人遭遇的哀愁。
诗中的“炎绍诸贤虑未精”表达了对往昔英雄事迹尚未彻底领悟的遗憾,而“今追遗恨尚难平”则是说即便回首往事,也无法抚平心中积累的情感。这里的“炎绍”指的是南宋初年忠臣如岳飞、韩世忠等人的英勇事迹,他们的事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传承和理解。
接着,“区区王谢营南渡,草草江徐议北征”两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简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又频繁更迭的时代感到无奈。这里提到的“王谢营南渡”,应指的是东晋时期王导、谢安等人的南渡事迹,而“江徐议北征”则可能是指宋朝初年江总、徐鉉等人讨论北伐的事。
“往日中丞甘结好,暮年都督始知兵”两句,从个人经历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功业未竟的感慨。这里的“中丞”应是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而“都督”则是军事统帅。诗人反思自己年轻时不懂得用兵打仗,到了暮年才开始领悟战争的重要性。
最后,“可怜白发宗留守,力请銮舆幸旧京”两句中,诗人以“白发宗留守”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年迈仍需留守岗位的无奈,以及对皇帝能够回到旧都(即汴京)的期盼。这里的“銮舆”是指皇帝的车驾。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个人经历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这不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一种对于历史责任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