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有从师乐,诸儿却未知。
- 翻译
- 读书人乐于跟随老师学习,但孩子们却还不理解这种乐趣。
他想独自游历天下,却遭遇世俗的疑惑和阻挠。
秋天的景色使平原和山川更加秀丽,风中传来战鼓与号角的哀鸣。
眼前的繁华景象,如同猪狗一般,可能并不能真正安慰亲人的思念。
- 注释
- 士:读书人。
从师:跟随老师学习。
乐:感到快乐。
诸儿:孩子们。
却:然而。
未知:不了解。
欲:想要。
行:行走,游历。
天下:整个世界。
独:独自一人。
信:确实。
俗间:世俗。
疑:疑惑。
秋:秋天。
川原:平原和山川。
秀:秀丽。
风:风。
连:连续不断。
鼓角:战鼓与号角。
悲:悲伤。
目前:眼前。
㹠犬类:像猪狗一类的。
未必:不一定。
慰:安慰。
亲思:亲人的思念。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送秦觏二首(其一)》中的片段。诗中表达了对弟子秦觏离别的感慨和对世俗观念的反思。"士有从师乐"体现了对求学问道的推崇,而"诸儿却未知"则暗示了当时社会对这种追求可能并不普遍理解。"欲行天下独"表达秦觏的志向,但"信有俗间疑"又揭示出他可能会遭遇的世俗质疑。
"秋入川原秀"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壮丽,为离别增添了凄美氛围,"风连鼓角悲"则通过战鼓与号角声渲染出一种悲凉的离别气氛。最后两句"目前㹠犬类,未必慰亲思"以对比手法,指出眼前的荣华富贵(如猪狗之辈)并不能真正安慰亲人对远行者的思念之情,流露出对亲情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知识追求的赞美,又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以及对亲情的真挚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大镇初更帅,嘉宾素见邀。
使车无远近,归路更烟霄。
稳放骅骝步,高安翡翠巢。
御风知有在,去国肯无聊。
早忝诸孙末,俱从小隐招。
心悬紫云阁,梦断赤城标。
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
山连玄圃近,水接绛河遥。
岂意闻周铎,翻然慕舜韶。
皆辞乔木去,远逐断蓬飘。
薄俗谁其激,斯民已甚恌。
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敢共颓波远,因之内火烧。
是非过别梦,时节惨惊飙。
未至谁能赋,中乾欲病痟。
屡曾纡锦绣,勉欲报琼瑶。
我恐霜侵鬓,君先绶挂腰。
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
锦里差邻接,云台闭寂寥。
一川虚月魄,万崦自芝苗。
瘴雨泷间急,离魂峡外销。
非关无烛夜,其奈落花朝。
几处逢鸣佩,何筵不翠翘。
蛮童骑象舞,江市卖鲛绡。
南诏知非敌,西山亦屡骄。
勿贪佳丽地,不为圣明朝。
少减东城饮,时看北斗杓。
莫因乖别久,遂逐岁寒凋。
盛幕开高宴,将军问故僚。
为言公玉季,早日弃渔樵。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唐·李商隐】大镇初更帅,嘉宾素见邀。使车无远近,归路更烟霄。稳放骅骝步,高安翡翠巢。御风知有在,去国肯无聊。早忝诸孙末,俱从小隐招。心悬紫云阁,梦断赤城标。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山连玄圃近,水接绛河遥。岂意闻周铎,翻然慕舜韶。皆辞乔木去,远逐断蓬飘。薄俗谁其激,斯民已甚恌。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敢共颓波远,因之内火烧。是非过别梦,时节惨惊飙。未至谁能赋,中乾欲病痟。屡曾纡锦绣,勉欲报琼瑶。我恐霜侵鬓,君先绶挂腰。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锦里差邻接,云台闭寂寥。一川虚月魄,万崦自芝苗。瘴雨泷间急,离魂峡外销。非关无烛夜,其奈落花朝。几处逢鸣佩,何筵不翠翘。蛮童骑象舞,江市卖鲛绡。南诏知非敌,西山亦屡骄。勿贪佳丽地,不为圣明朝。少减东城饮,时看北斗杓。莫因乖别久,遂逐岁寒凋。盛幕开高宴,将军问故僚。为言公玉季,早日弃渔樵。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1267c6768b66648636.html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
驱马绕河干,家山照露寒。
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
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
不忧悬磬乏,乍喜覆盂安。
甑破宁回顾,舟沈岂暇看。
脱身离虎口,移疾就猪肝。
鬓入新年白,颜无旧日丹。
自悲秋穫少,谁惧夏畦难。
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
还持一杯酒,坐想二公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