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足皆为处,身便意自融。
兀焉今见此,大庇欲穹窿。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吴知州所建“宽可以亭”的赞赏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亭子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亭子本身所蕴含的宽广胸怀和深远意义。
首句“分足皆为处,身便意自融”点明了亭子所在之地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让人心灵得以安放,精神得到融合。接着,“三竿安乐梦,一吹舞雩风”运用典故,将亭子比作实现理想、享受安宁之所,如同古代鲁国舞雩台之风,带来心灵的慰藉与愉悦。
“午火空驰急,蜗涎岂解穷”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亭子所在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平和,午后的阳光似乎在快速流逝,而蜗牛的缓慢爬行则象征着时间的无尽与追求的艰难,但在这亭中,这一切都显得无关紧要,心灵得到了解脱。
最后,“兀焉今见此,大庇欲穹窿”表达了作者对亭子的赞叹与向往,这里的“兀焉”形容亭子的独立与高远,而“大庇欲穹窿”则暗示了亭子能提供广阔的庇护与视野,寓意着在这里,人们的心胸可以变得宽广,视野可以无限延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亭子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心灵解放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横前两锋踞草泥,恃勇宁复防吴儿。
倏随主父死五鼎,登止郭最遭寝皮。
凡物有用皆贾祸,汝祸已酷孰使之。
平生一窟不自办,敢羡鲸鳄游天池。
含饴茹酒瞢怀璧,仅得士女称珍奇。
不摇喉牙诧隽永,远封甖缶争矜持。
爬沙躁扰良可念,请续杜老观渔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