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浮水出,孤塔插天高。
日斜人醉后,转觉兴陶陶。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九日与客登上方流云亭》描绘了秋日重阳节登高赏景的情境。首句“选胜登危巘”表达了诗人精心挑选佳处攀登险峻山峰的决心,显示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追求。接着,“攀跻未惮劳”表达了虽然路途艰辛,但诗人并不畏惧,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两山浮水出,孤塔插天高”运用了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水相映、塔影入云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雄浑与壮丽。湖面上,渔舟荡漾,湖色与渔艇相互映衬,增添了生动的动态感;而林间的香气则随风飘散,浸染了游人的衣襟,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清新与宁静。
最后两句“日斜人醉后,转觉兴陶陶”,在夕阳西下时分,诗人与友人沉浸在这美景中,微醺之中更添愉悦之情,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陶醉和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传达出诗人登高览胜的喜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山中无音乐,丝竹在禽鸟。
嘤嘤呼春晴,呖呖报春晓。
娇吟与柔哢,圆滑斗新巧。
知君在山中,乐此长不少。
疏篱密竹外,深涧绿树表。
青鞋踏花影,信步听未了。
归去闻筝声,应怪银甲小。
我来行一月,风雨春江渺。
今朝豁晴霁,孤琴破幽悄。
铿如女娲笙,忽作余音袅。
平生黄钟耳,直欲辨分杪。
万事付松风,翛然坐秋草。
天寒思故衣,家贫思良妻。
所以孟德耀,举案与眉齐。
忆汝事我初,高楼映深闺。
珠钿照罗绮,簪佩摇玉犀。
梳掠不待晓,妆成听鸣鸡。
中吴昔丧乱,廿口各东西。
有母不得将,独汝与提携。
我复窜远方,送我当路啼。
纷纷道上人,无不为惨凄。
今年我还家,赤手无所赍。
汝亦遇多难,典卖罄珥笄。
朝炊粥一盂,暮食盐与齑。
堂有九十姑,时复羞豚蹄。
膏沐弗暇泽,发落瘦且黧。
别来复秋深,露下百草凄。
破碎要补缀,甘旨需酱醯。
安贫兼养老,此事汝素稽。
作诗远相寄,新月当窗低。
纸挂高枝湿暝烟,乞灵多是往来船。
雷轰古石犹遗迹,雨湿荒祠不记年。
护羽翠禽低隐竹,摇花白苇远粘天。
封侯万里吾今老,早办扁舟别计然。
薛公未罢相,宾客竞相倾。
一朝偶失意,门无珠履声。
贵贱已如此,何论死与生。
秋燕辞空室,春蝶抱留英。
盈虚信物理,聚散亦人情。
达士甘寂寞,力耕谢华缨。
道尊岂恋禄,心远孰希名。
腐鼠非吾饵,朱凤以时鸣。
悠然动遐想,五鼎益为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