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石城霜渐冷,暮云声断欲沾衣。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赋 得 白 雁 送 人 之 金 陵 明 /王 恭 燕 山 榆 叶 望 秋 稀 ,雪 羽 潇 潇 向 楚 微 。夜 雨 芦 花 看 不 定 ,夕 阳 枫 树 见 初 飞 。影 随 汉 骑 营 边 落 ,梦 绕 胡 儿 笛 里 归 。君 到 石 城 霜 渐 冷 ,莫 云 声 断 欲 沾 衣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落(biān luò)的意思:边缘;边界。
不定(bù dìng)的意思: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的状态或结果。
胡儿(hú ér)的意思:形容人行动放纵,不拘束。
芦花(lú huā)的意思:芦花是指芦苇开花的样子,比喻人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石城(shí chéng)的意思:石头建成的城堡,比喻坚固牢固的防御工事。
望秋(wàng qiū)的意思:指人们期望或渴望秋天的到来,表示期盼好事的发生或盛景的出现。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潇潇(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雨水或泪水连绵不断
雪羽(xuě yǔ)的意思:雪羽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白雪飞舞的样子。
燕山(yān shān)的意思:指山脉的名称,也用来形容事物的高大雄伟。
榆叶(yú yè)的意思:榆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或亲情,比喻情意相投,情感深厚。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赋得白雁送人之金陵》描绘了一幅深秋边塞的景象。首句“燕山榆叶望秋稀”以燕山的稀疏榆叶象征秋季的萧瑟,暗示离别时分。次句“雪羽潇潇向楚微”则通过白雁的形象,描绘了大雁南飞的情景,"雪羽"形容其羽毛洁白,"潇潇"则写出雁群的动态,"向楚微"指向南方的金陵方向。
"夜雨芦花看不定"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夜晚的雨打在芦花上,视线模糊,增添了离别的迷茫。"夕阳枫树见初飞"则通过夕阳和枫树,展示了雁群在日暮时分开始南飞的壮丽画面。
"影随汉骑营边落"借汉骑营边的影子,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离别者的军旅背景。"梦绕胡儿笛里归"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想象他在胡笳声中回味着故乡。
最后两句“君到石城霜渐冷,暮云声断欲沾衣”,以石城的寒冷和暮云中的笛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自己心境的孤寂与凄凉,仿佛连秋霜和笛声都带着离别的哀伤,让人感到悲从中来,几乎要泪湿衣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白雁南飞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对远方的牵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重忆一首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
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送郭乂杂言
地上青草出,经冬今始归。
博陵无近信,犹未换春衣。
怜汝不忍别,送汝上酒楼。
初行莫早发,且宿霸桥头。
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
早年已工诗,近日兼注易。
何时过东洛,早晚度盟津。
朝歌城边柳亸地,邯郸道上花扑人。
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
曾上君家县北楼,楼上分明见恒岳。
中山明府待君来,须计行程及早回。
到家速觅长安使,待汝书封我自开。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夫子不自衒,世人知者稀。
来倾阮氏酒,去着老莱衣。
渭北草新出,关东花欲飞。
楚王犹自惑,宋玉且将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