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往往:常常,普遍地。
能文:擅长写作,有文采。
意熟辞陈:文思熟练,言辞陈旧。
未足云:还不足以称道。
江鱼:比喻无辜受难的人。
恸哭:极度悲痛地哭泣。
屈原坟:象征屈原的悲剧命运,暗示冤屈。
- 翻译
- 现代人常常自诩擅长写作
即使文思流畅、言辞老练也不足挂齿
-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李觏的《论文二首》。此处只鉴赏提供的两句,不涉及全诗内容。
"今人往往号能文,意熟辞陈未足云。"
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文坛上的浮浅现象。"今人"指代当时的人们,"往往号能文"表明他们常常自诩有文学才能,但实际上是"意熟辞陈",即内容枯燥、思想陈旧,没有新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未足云"则暗示这些文字虽多,但远不足以让人满意。
"若见江鱼须恸哭,腹中曾有屈原坟。"
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古代文学巨匠屈原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后世轻易评断前人作品的不满。"若见江鱼须恸哭"中的"江鱼"即是屈原自比,表示诗人在看到江中游鱼时,就会为屈原的遭遇而感慨落泪。"腹中曾有屈原坟"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屈原作品的熟记和内化,如同心中有着屈原的墓葬一般。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严肃态度,以及对前人巨匠深厚的情感和认可。同时,也不满于当时文坛上的浮夸之风,主张文学应当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最高楼
神女怨,三十六宫春。暮峡渺行云。
青鬟覆额金钗重,红楼吹梦玉箫频。
写鸾笺,题凤锦,绘真真。便万语、千言心未毕。
纵万转、千回唤肯出。环佩影、拜前身。
瑶坛曾注长生箓,琼华合授上元文。
草同根,花并蒂,两情亲。
绣鸾凤花犯三首·其一
澹黄昏,泠泠碎语,瑶波含春泪。冷云何意。
空隔断湘天,清怨难寄。东风只在红阑际。
玲珑吹未起。漫注念、水晶帘卷,玉人眠梦底。
烟消雾瘦结同心,纤罗带暗约,山中兰芷。
愁独立,寻世外、渺渺幽味。还不是、芳梅伴侣。
夜来忆、香篝笼素被。
仙掌小、金盘滴露,月明寒影里。
玲珑四犯
天外层螺,乍瞥见苏门,岚翠飘缈。
旧有高人,峰顶结庐深窅。
除却乞雨医龙,总只守、半空清峭。
管领他、月壑风岩,时作凤惊长啸。
养生中散空闻教。伴三年、未谙至道。
火光不用全光法,坐锻火光偏耀。
可奈焰烈身危,烧绝广陵琴调。
向碧云飞处,无限意,如风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