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依汾谷去,春入晋郊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京(běi jīng)的意思:指地位高、有权势的人或事物。
长歌(cháng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长而悠扬,也用来比喻志向高远,意志坚定。
道合(dào hé)的意思:指思想、观点或兴趣等相符合,意见一致,互相合得来。
地理(dì lǐ)的意思:地理是指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分布、空间关系以及它们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分中(fēn zhōng)的意思:分中表示分割、分开,中间表示中央、中间位置。指将事物分开并将注意力放在中间位置,不偏不倚。
康衢(kāng qú)的意思:康衢是指道路宽阔、平坦畅通的意思。比喻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力牧(lì mù)的意思:用力驱赶牲畜。比喻督促或驱使人努力工作。
牧正(mù zhèng)的意思:指治理国家或组织,使之安定有序。
窃比(qiè bǐ)的意思:指暗中比较,暗中攀比。
趋陪(qū péi)的意思:追随、附和别人的意见或行动。
上台(shàng tái)的意思:登上舞台或讲台,开始表演或演讲。
省方(xǐng fāng)的意思:节省开支、减少浪费。
时行(shí háng)的意思: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在一定的时期内流行或盛行。
顺动(shùn dòng)的意思:顺利地进行或进行得很顺畅。
天文(tiān wén)的意思:指极大的数目或数量。
西礼(xī lǐ)的意思:西方的礼仪,西方的风尚。
轩辕(xuān yuán)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轩辕黄帝,也用来形容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地位。
振旅(zhèn lǚ)的意思:鼓励人们勇往直前,振奋旅途中的精神。
中壤(zhōng rǎng)的意思:指在军事上,担任重要职务的将领或高级军官。
- 注释
- 轩辕:黄帝。
应顺:顺应。
动:行动。
力牧:辅佐人物。
正趋:紧随。
陪:陪伴。
道合:道路契合。
殷为砺:如殷商砺石。
时行:时势造就。
楚有材:楚地人才。
省方:考察四方。
西礼:西边的礼制。
振旅:大军凯旋。
北京:京都。
回:回归。
地理:地理位置。
分中壤:居中央。
天文:天文观测。
汾谷:汾河谷。
春入:春天来临。
晋郊:晋国郊外。
窃比:私下比较。
康衢:康庄大道。
大哉:伟大。
- 翻译
- 黄帝顺应天命而行动,力牧作为辅佐紧相随。
我们的道路如同殷商砺石,时势造就楚地人才。
考察四方诸侯行礼,大军凯旋回归京都。
地理位置居中央,天文观测在上天台。
寒冬离开汾河谷,春天来到晋国郊外。
我私下把自己比作康庄大道,高歌赞美伟大的时代。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冬曦的作品,奉和圣制,意味着这是根据皇帝的诗篇而创作的和诗。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出行与自然景观的诗歌。
"轩辕应顺动,力牧正趋陪":轩辕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兽,此处比喻行军;力牧指的是控制马匹的能力,即驾驭之能;正趋陪则表示队伍整齐地随从。这里描绘了军队或车队有序、有力的前进场景。
"道合殷为砺,时行楚有材":道合指的是道路畅通无阻;殷为砺,则是比喻道路坚硬如同石砥;时行则表明适逢其时的行动;楚有材则暗示楚地丰饶,有着丰富的资源。
"省方西礼设,振旅北京回":省方可能指的是巡视边疆;西礼设或许是指设置礼仪于西域;振旅即整顿军队准备行进;北京回则表示返回京城。
"地理分中壤,天文照上台":地理分中壤表明对土地的划分和管理;天文照上台,则是指观测天象以定吉凶,可能暗示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决策。
"寒依汾谷去,春入晋郊来":此句描写了季节变迁,从冬天离开汾水流域到春天进入晋地郊野。
"窃比康衢者,长歌仰大哉":窃比可能是指隐约相似;康衢者或许是历史上的伟人;长歌仰大哉,则是在赞美伟大的成就和人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季节变换以及军队行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盛世和皇帝英明领导下的赞颂之情。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化的自信与辉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送杜侍御还京
罢战回龙节,朝天上凤池。
寒生五湖道,春入万年枝。
召化多遗爱,胡清已畏知。
怀恩偏感别,堕泪向旌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