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伯仲(bó zhòng)的意思:形容两个人或物的差距很小,难以分辨谁更好或更高明。
晨趋(chén qū)的意思:晨光初现,人们开始行动。
丹地(dān dì)的意思:指红色的地面,比喻志愿者、热心人士等在一些特定的地点或领域默默奉献、努力工作的情景。
棣萼(dì è)的意思: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凤池(fèng chí)的意思:指人才辈出,杰出人物聚集之处。
更相(gēng xiāng)的意思:互相,相互
桂枝(guì zhī)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比喻优秀的人或事物。
黄扉(huáng fēi)的意思:指官员就职时的黄纸扉页,意指官员的职位或身份。
侍从(shì cóng)的意思:指随从、跟从的人。
时贤(shí xián)的意思:指适时的明智之人。
颍川(yǐng chuān)的意思:指辞章文采华美,极富诗意。
- 翻译
- 当世英杰尽显才华,平舆和颍川的名流共聚一堂。
他们曾多次折下桂花枝,棣花的鲜艳更增友谊。
清晨在朱色之地同朝,傍晚在黄色宫门前后拜见君王。
怎比得上我如今追随左右,靠近凤凰池,近侍皇帝。
- 注释
- 伯仲:指才能相当的人。
尽时贤:当世的杰出人才。
平舆:地名,代指人物。
颍川:地名,也代指人物。
桂枝:象征高官或美德。
尝遍折:多次被赞赏或提拔。
棣萼:比喻兄弟情谊。
更相鲜:相互间更加鲜明出众。
丹地:红色的朝廷之地,代指皇宫。
晨趋并:清晨一同入朝。
黄扉:黄色宫门,代指朝廷。
夕拜联:傍晚相继拜见。
岂如:哪里比得上。
分侍从:分担侍奉皇帝的任务。
凤池:古代对皇宫的美称,此处指皇帝身边。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作品,名为《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赞美几位品德高尚、地位尊贵的人物,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对他们才华横溢和关系密切的情感。
"伯仲尽时贤,平舆与颍川。" 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宽广的画面,"伯仲"指的是古代著名的贤人伯夷、仲夷,而这里则是用来比喻当今之世的贤者。"平舆"和"颍川"都是地名,但在此处也被用作对人物品德的赞美,暗示这些人的才能和美德如同广阔的大自然一般。
"桂枝尝遍折,棣萼更相鲜。" 桂枝和棣萼(一种香气浓郁的小花)常被用来比喻贤者或才子。这里的"尝遍折"和"更相鲜"则表达了对这些人的才能和品德的不断赞美,他们如同桂枝和棣萼一样,每每令人瞩目。
"丹地晨趋并,黄扉夕拜联。" 这两句描写的是朝廷中早晚都有人前来拜访的繁忙景象,显示出这些人的重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程度。"丹地"指的是宫殿之地,而"黄扉"则是皇家所用的黄色门扉。
"岂如分侍从,来就凤池边。" 这里诗人自比为不能与这些贤者相提并论,他们虽然也身处朝廷,但只能远远地望着那些得宠的臣子们在皇帝周围服务,如同仰望高不可攀的凤凰池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宫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贤者才华横溢、品德高尚以及他们之间深厚关系的情感赞美。这不仅是对个别人物的颂扬,也反映出整个朝代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