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车重(chē zhòng)的意思:形容车马沉重,也比喻负担重大。
春残(chūn cán)的意思:指春天快要结束,残余的春意。
风雅(fēng yǎ)的意思:指文化修养高雅,举止言谈优雅。
古调(gǔ diào)的意思:指古代的音乐、曲调、文学风格等,也用来形容古老的风格、气息。
难得(nán de)的意思:罕见或不容易得到的
穷交(qióng jiāo)的意思:指在贫困的情况下相互交往,互相帮助。
素心(sù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心地纯良善良,没有私心杂念。
枉顾(wǎng gù)的意思:对某人或某事物不加重视或忽视。
轩车(xuān chē)的意思:指豪华的车辆或车马奔驰的盛况
一壶(yī hú)的意思:指一壶酒,用来比喻一种特定的情感或境况。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正当(zhèng dāng)的意思:合乎道义、符合法律、符合规定的。
直至(zhí zhì)的意思:一直到;一直达到某个时间或状态。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重素(zhòng sù)的意思:指人品高尚,为人正直,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
追风(zhuī fēng)的意思:追逐风的方向,形容追求进步、超越自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首句“石上一壶酒,春残直至今”,以“石上一壶酒”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悠远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春已残,但诗人依然独自饮酒,似乎在回味过往,或是期待未来的某份温暖。
“轩车重枉顾,月色正当深”两句,诗人以轩车的来访作为转折,将场景从静谧的夜晚转向了热闹与期待之中。月色深沉,不仅映照出轩车的到来,也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光明与希望。
“古调追风雅,穷交重素心”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风雅的追求,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在物质世界之外,诗人渴望找到那份纯粹而深刻的交流,这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致敬,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情感的向往。
最后,“斯怀与斯夕,难得是知音”点明了诗人的感慨。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能够遇到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是多么难得。知音难觅,但当它出现时,便能给予心灵巨大的慰藉和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活动及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
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
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
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
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
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
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长歌送徐子与
日予别诸君,杖节淮南天。
羽声浮云立,四座俱茫然。
挂帆沛流歌大风,调笑当时隆准公。
淮阴祠前双眼白,嚄唶竖子非英雄。
怒涛西来厚坤坼,突兀金焦峙拳石。
天令片语破鸿濛,祜辈岂得施颜色。
吾家菟裘近震泽,桃花欲飘不自惜。
故国鲸鲵恣吞噬,长安马蹄甘局蹐。
平生之交李与徐,徐卿自握灵蛇珠。
畅如金尊濯醽醁,煜若铁网擎珊瑚。
傍徨祗忧吾道绝,偃蹇肯受时名趋。
建安七子总词客,开元八仙多酒徒。
只今龌龊吴子辈,为汝跋扈开雄图。
华阳碣石俱模糊,短裘数付黄公垆。
卿今揖予何为乎,使旌不惊乾象改,匕首忽逝秋虹孤。
君不见河之浒,津人如云棹人鼓。
前迎王生后迎汝,桂枝丛丛蚌辉吐。
彩毫一飞真宰失,迫胁江山傲千古。
《长歌送徐子与》【明·王世贞】日予别诸君,杖节淮南天。羽声浮云立,四座俱茫然。挂帆沛流歌大风,调笑当时隆准公。淮阴祠前双眼白,嚄唶竖子非英雄。怒涛西来厚坤坼,突兀金焦峙拳石。天令片语破鸿濛,祜辈岂得施颜色。吾家菟裘近震泽,桃花欲飘不自惜。故国鲸鲵恣吞噬,长安马蹄甘局蹐。平生之交李与徐,徐卿自握灵蛇珠。畅如金尊濯醽醁,煜若铁网擎珊瑚。傍徨祗忧吾道绝,偃蹇肯受时名趋。建安七子总词客,开元八仙多酒徒。只今龌龊吴子辈,为汝跋扈开雄图。华阳碣石俱模糊,短裘数付黄公垆。卿今揖予何为乎,使旌不惊乾象改,匕首忽逝秋虹孤。君不见河之浒,津人如云棹人鼓。前迎王生后迎汝,桂枝丛丛蚌辉吐。彩毫一飞真宰失,迫胁江山傲千古。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2967c6770decea0523.html
九月二十九日感事
乌鸣天欲霜,东南飞欃枪。
红巾来何处,片帆渡富阳。
杀人铁岭关,流血河水殷。
官弁未接厉,荼毒偏稽山。
我闻太守贤,苕霅靖烽烟。
下车无半月,濠水凿城坚。
米粟非不多,况乃乘天险。
一朝变部兵,粒火腾高焰。
古来名将士,和衷石投水。
李广岂不伟,竟至朔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