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痕迹。
首句“兰销桂蠹雨初晴”,以兰花和桂花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雨后的清新与自然的生机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接着,“寂寂泉宫夜不明”一句,将视线转向夜晚的泉宫,用“寂寂”二字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与空旷,而“夜不明”则暗示了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两者相辅相成,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立体。
后两句“闻说七峰山下水,至今流恨也吞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传说中的七峰山下的流水,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水流与人类的情感联系起来,暗示着即使时间流逝,人们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依然无法消散,如同那永不干涸的溪水,默默承载着无尽的思绪与情感。这种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生命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永恒情感的追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崔侍御往容州宣慰
秦原独立望湘川,击隼南飞向楚天。
奉诏不言空问俗,清时因得访遗贤。
荆门晓色兼梅雨,桂水春风过客船。
畴昔常闻陆贾说,故人今日岂徒然。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大唐中兴颂歌
昔在唐天宝,禄山反范阳。
天子狩蜀都,贼兵入西京。
肃宗起灵武,国势重恢张。
二载收长安,銮舆迎上皇。
小臣有元结,作诗颂大唐。
欲令一代典,风烈追宣光。
真卿作大字,笔法名天下。
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
书过泗亭碑,文匹淮夷雅。
留此系人心,枝撑正中夏。
先公循良吏,海内推名德。
驱马复悠悠,分符指南极。
遐眺道州祠,流览浯溪侧。
如见古忠臣,精灵感行色。
匪烦兼两载,不用金玉装。
携此一纸书,存之贮青箱。
以示后世人,高山与景行。
天运有平陂,名迹更存亡。
宝弓得堤下,大具归西房。
旧物犹生怜,何况土与疆。
却念蒸湘间,牧骑已如林。
西南天地窄,零桂山水深。
岣嵝大禹迹,万木生秋阴。
一峰号回雁,朔气焉得侵。
恐此浯厓文,苔藓不可寻。
藏之箧笥中,宝之过南金。
此物何足贵,贵在臣子心。
援笔为长歌,以续中唐音。
《大唐中兴颂歌》【清·顾炎武】昔在唐天宝,禄山反范阳。天子狩蜀都,贼兵入西京。肃宗起灵武,国势重恢张。二载收长安,銮舆迎上皇。小臣有元结,作诗颂大唐。欲令一代典,风烈追宣光。真卿作大字,笔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书过泗亭碑,文匹淮夷雅。留此系人心,枝撑正中夏。先公循良吏,海内推名德。驱马复悠悠,分符指南极。遐眺道州祠,流览浯溪侧。如见古忠臣,精灵感行色。匪烦兼两载,不用金玉装。携此一纸书,存之贮青箱。以示后世人,高山与景行。天运有平陂,名迹更存亡。宝弓得堤下,大具归西房。旧物犹生怜,何况土与疆。却念蒸湘间,牧骑已如林。西南天地窄,零桂山水深。岣嵝大禹迹,万木生秋阴。一峰号回雁,朔气焉得侵。恐此浯厓文,苔藓不可寻。藏之箧笥中,宝之过南金。此物何足贵,贵在臣子心。援笔为长歌,以续中唐音。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3067c66a12099e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