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建业清凉寺次王伯循御史竹亭壁间韵》
《建业清凉寺次王伯循御史竹亭壁间韵》全文
明 / 张以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独寻清凉寺,还望翠微亭。

客散竹间月,僧闲松下经。

江声回近浦,野色到虚庭。

白发山中叟,为予诗眼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翠微(cuì wēi)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还望(hái wàng)的意思:仍然期望,希望仍在

诗眼(shī yǎn)的意思:形容人眼睛有诗意,富有灵气和艺术感。

松下(sōng xià)的意思:指高山巍峨,林木茂盛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学术发达的地方。

眼青(yǎn qīng)的意思:形容眼睛有神采,明亮有神。

野色(yě sè)的意思: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风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以宁的《建业清凉寺次王伯循御史竹亭壁间韵》描绘了诗人独自游历清凉寺时的静谧与禅意。首句“独寻清凉寺”表达了诗人独自探寻宁静之地的心境,而“还望翠微亭”则暗示了环境的清幽和亭子的秀美。

接下来的两句“客散竹间月,僧闲松下经”,通过描绘夜晚竹林间的月光和僧人在松树下诵经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月光洒在竹林,僧人的身影在月色中显得格外悠然,体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

“江声回近浦,野色到虚庭”进一步扩展了空间感,江水的声音回荡在近处的水边,野外的景色映入空旷的庭院,动静结合,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深远。

最后两句“白发山中叟,为予诗眼青”,诗人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形象,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智慧的积累,他的存在使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仿佛为诗人的眼睛增添了青翠的色彩,寓意着诗人在此地得到了灵感和启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中寺庙的静夜图,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禅修的深深感悟,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作者介绍

张以宁
朝代:明

(1301—137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猜你喜欢

證道歌·其二一八

多年枉作风尘客,不问东西与南北。

只应好住便安身,闻举汝身心似墨。

(0)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其二辰斋

澜浑汤水熟淘沙,不著油盐酱醋茶。

饥渴随时餐少许,只思因甚悟桃花。

(0)

金刚随机无尽颂·其二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众生种性深,安可类圆心。

妄迷尘数业,三界自漂沉。

(0)

惟初

惟初结发时,志气凌苍昊。

飘然去园庐,名山纵幽讨。

流光暗相催,于今已衰老。

满眼皆少年,谁堪写怀抱。

潜踪寂寞滨,萧飒同霜草。

谓可安馀龄,异俗惊我倒。

颇解空王宗,怀之以为宝。

世故等浮尘,弃置勿复道。

(0)

苦益菜

苦菜吾所嗜,意与食檗同。

古者以益名,颇足昭其衷。

秋花更清妍,绰约冰雪容。

恍疑姑射仙,或如采芝翁。

菊以彭泽显,莲以濂溪崇。

此独无知音,没身萧艾中。

人生天壤间,用舍为穷通。

草木岂不然,一皆系其逢。

(0)

关山月

月从东海出,冷照玉门关。

征人家万里,梦向月中还。

金闺亦有梦,却行玉关道。

道路不相知,思深各衰老。

胡笳乱吹哀怨多,奈此关山明月何。

终宵迸泪如金波。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