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元易饮紫菊二首·其二》
《张元易饮紫菊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黎民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桂秋风若有期,一生铅粉不曾施。

如何偃蹇东篱下,犹学长安半额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额(bàn é)的意思:指付给一半的额度或金额。

不曾(bù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东篱(dōng lí)的意思:东篱是指东边的篱笆,比喻境界高、品德纯洁的人。

桂秋(guì qiū)的意思:形容美好的秋天。

铅粉(qiān fěn)的意思:指女子妆饰得过于浓艳,过分追求外表美丽。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学长(xué zhǎng)的意思:指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较高年级的学生。

偃蹇(yǎn jiǎn)的意思:形容行动不便或困难。

一生(yī shēng)的意思: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过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的《张元易饮紫菊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丛桂在秋风中的景象开篇,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自然之美。"丛桂秋风若有期"描绘了桂花在秋风中盛开的场景,仿佛与秋天有个约定,展现了自然的韵律和生机。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将这种自然美与人事相对照:"一生铅粉不曾施",这里的"铅粉"通常指女子化妆用的白粉,诗人借此表达对素颜之美的赞赏,认为真正的美无需过多修饰。

"如何偃蹇东篱下"中的"偃蹇"形容菊花傲然独立的姿态,诗人借菊花的形象,表达了对张元易(或某位人物)坚守自我、不慕繁华的品格的赞美。"东篱下"则暗指隐逸的生活方式,与世俗的"长安半额眉"形成对比,"长安"代表繁华的都城,"半额眉"则是形容女子浓妆艳抹的样子。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寓言式地赞美了质朴无华的美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黎民表
朝代:明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猜你喜欢

白榴花叠鉴叔韵

江南花事记诗章,此地相逢喜欲狂。

香逊梅枝传驿使,清芬桃观续刘郎。

裙拖缟练羞红紫,玉压钗鬟冒雪霜。

待到水晶如实结,风光犹未老萧娘。

(0)

回文偈二首·其二

训大宽深古,

(0)

句·其一

一夜黄星照官渡,本初何面见田丰。

(0)

送清道人归西山

尝忆漱甘醴,洪涯药臼旁。

今来眇如梦,此景未曾忘。

圭组老无味,林泉路更长。

羡师从此去,当暑扣云房。

(0)

送乐学士知舒州

忆在同安郡,谁知是胜游。

仙山常独往,骚客自忘忧。

暂别经多难,劳生已白头。

羡君驱茜旆,兼得漱清流。

民俗常如古,风光最称秋。

短歌聊抒意,为我谢沙鸥。

(0)

七里泷看云

桐庐江之上,山势诡莫状。

万笏列朝班,千鬟俟远望。

我舟发侵晨,白云压青嶂。

活泼走蛟龙,喷薄助波涨。

想见空洞天,才撤云母帐。

一座玉屏风,历乱总无恙。

绝顶形变更,当头或排宕。

忽忽过山头,前山又相向。

络绎不断云,心神为之王。

衣袖如铁寒,久伫讶健忘。

风劲鸟不鸣,峭壁高无傍。

有此山水奇,看云奇穷相。

深恐入富阳,胜景更莫让。

急为笔诸书,好见云山样。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