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游天平山》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游天平山》全文
宋 / 沈与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行尽郊原掌平,乱峰争耸髻鬟青。

山家不识高轩过,惊走儿童户半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高轩(gāo xuān)的意思:指高楼大厦的楼顶。

髻鬟(jì huán)的意思:指女子盘起的发髻和垂下的发鬟,形容女子的妆容整齐美丽。

郊原(jiāo yuán)的意思:指郊外的原野,比喻远离尘嚣,环境幽静。

山家(shān jiā)的意思:山家是指山中的人家,比喻生活在山区的人家。

掌平(zhǎng píng)的意思:平均分配

指掌(zhǐ zhǎng)的意思:指掌意为指手掌,表示非常熟悉或了解。形容对某个事物或领域非常了解,掌握得很好。

高轩过(gāo xuān guò)的意思:指高官显贵过问或经过某个地方,使人感到威风凛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郊外田野间行走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与乡村生活的互动。首句“行尽郊原指掌平”,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广阔的田野中漫步的情景,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他的脚下,显得格外平坦开阔。接着,“乱峰争耸髻鬟青”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远处起伏的山峦比作女子的发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形态,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动的人情味。

“山家不识高轩过,惊走儿童户半扃。”这两句则转而描写乡村生活的一幕。当作者乘坐的车辆(“高轩”)经过山间农舍时,原本平静的山村突然热闹起来,孩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吸引,纷纷从家中跑出,好奇地围观。这里的“户半扃”形象地表现了山村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村民们对外来事物的好奇和热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乡村生活的淳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作者介绍
沈与求

沈与求
朝代:宋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你喜欢

送僧三首·其二

支提天冠千眷属,龟山蔡柳两尊宿。

总在参禅屋角头,开眼光光互相烛。

参禅自是云水俦,四顾坤维有高躅。

胜妙光中不肯留,六六要明三十六。

当其行,歌一曲,春草青兮春水绿。

东山老矣夫何言,纵有言兮不堪读。

(0)

幽岩头陀求化

火后幽岩山,中有四在句。

院在要人兴,钟在要人铸。

道在要人行,佛在要人做。

头陀寒拾流,四句尽分付。

(0)

和直指春日未众·其二

直指示众重说偈,瞿昙舍身得其半。

东山和出一字无,擘破面门君自看。

(0)

颂古·其十二

十智同真验作家,可中毫忽不容差。

若无师子翻身句,现在徒将面自誇。

(0)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四十二

作家炉鞴,本分钳锤。

不用埋兵施陷虎,白拈手里觅便宜。

(0)

颂古七首·其二

外道怀藏宝镜时,世尊良久为高提。

浑如良马窥鞭影,不觉全身陷铁围。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