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丘(bǐ qiū)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僧人。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不异(bù yì)的意思:没有差别,没有区别
成比(chéng bǐ)的意思:指相比之下,成绩、水平等相差很大。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出后(chū hòu)的意思:出狱后再犯罪。
当日(dāng rì)的意思:指当天、当时的情况或状态。
道场(dào chǎng)的意思:道场指的是佛教或道教修行者修炼的地方,也可泛指任何人修炼的场所。
法云(fǎ yún)的意思:指法律的威严和权威。
恭敬(gōng jìng)的意思:对人或事物表示尊敬和礼貌
后身(hòu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死后的身体
坏色(huài sè)的意思:指人品恶劣,品行败坏。
金容(jīn ró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光彩照人。
明目(míng mù)的意思:明亮的眼睛,形容眼光敏锐、洞察力强。
色衣(sè yī)的意思:指人的外表或衣着装饰。
身自(shēn zì)的意思:自身;本人
受记(shòu jì)的意思:被人记住。
秀眉(xiù méi)的意思:形容人的眉毛修长、美丽,也用来形容人的容貌出众。
在在(zài zài)的意思:表示频繁、连续地出现或存在。
在处(zài chǔ)的意思:在某个地方或环境中处于特定的状态或境地。
指出(zhǐ chū)的意思:指明、指示出来。
紫金(zǐ jīn)的意思:紫色和金色,形容非常珍贵和宝贵的东西。
自在(zì zài)的意思:自由、不受束缚、无拘无束
法云地(fǎ yún dì)的意思:法律如云,覆盖整个地面。形容法律严密,无处可逃。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慧严永长老赞》。诗中以赞美慧严永长老的高洁德行和非凡智慧为主题。开篇“我昔同登法云地,道场不异耆闇山”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与长老一同修行的地点比作法云之地和耆闇山,暗示了这个地方的神圣与庄严,同时也表达了对长老修行环境的崇敬。
接着,“指出后身自在通,当日曾闻新受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长老的智慧与超凡脱俗,暗示他能预见未来,具有通达一切的智慧。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对长老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高僧智慧与预言能力的普遍信仰。
“秀眉明目坏色衣,谁其写成比丘相”两句,则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了长老的外在形象。秀眉明目的描述,展现了长老的智慧与慈祥;“坏色衣”则可能象征着长老对物质世界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同时,这里也借“比丘相”这一佛教术语,强调了长老作为僧侣的身份与修行者的形象。
最后,“只这便是紫金容,在在处处咸恭敬”两句,总结并升华了对长老的赞美。这里的“紫金容”可能是指长老的内在光辉或其智慧、德行所散发出的光芒,而“在在处处咸恭敬”则表达了对长老的广泛尊敬与崇拜,无论是在何处,人们都对其充满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慧严永长老的外在形象、内在智慧以及社会影响的描绘,展现了对长老的崇高敬意和深刻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佛教高僧的普遍尊崇与信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上阳柳色唤春归,临渭桃花拂水飞。
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
昨从分陕山南口,驰道依依渐花柳。
入关正投寒食前,还京遂落清明后。
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毬。
渭桥南渡花如扑,麦陇青青断人目。
汉家行树直新丰,秦地骊山抱温谷。
香池春溜水初平,预欢浴日照京城。
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
题惠山寺
旧宅人何在,空门客自过。
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
小洞生斜竹,重阶夹细莎。
殷勤望城市,云水暮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