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书感似以典侄二首·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名为《城南书感似以典侄二首(其一)》。在诗中,诗人回顾世事,感叹一切皆成惘然,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感慨。他特别提到城南的风物,认为那里承载着许多记忆与情感,是最值得怜惜的地方。
首句“世事回看尽惘然”,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回顾往昔,发现所有事情都已变得模糊不清,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迷茫。这种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往往伴随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接着,“城南风物最堪怜”一句,诗人将情感聚焦于城南的景致上。这里的“风物”不仅指的是自然景观,更包含了与之相关的人事、情感和记忆。诗人认为,在这些风物之中,蕴含着无法言喻的哀愁与思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疏钟晓寺曾灯火”,描绘了一幅清晨寺庙中钟声稀疏、灯火微弱的画面。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钟声与灯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最后,“屈指于今是几年”一句,诗人通过计算手指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句话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城南风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富有情感的画面,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江红.贺项平甫起复知鄂渚
公为时生,才真是、禁中颇牧。
擎天手、十年犹在,未应藏缩。
说项无人堪叹息,瞻韩有意因恢复。
用真儒、同建太平功,心相属。忠与孝,荣和辱。
武昌柳,南湖竹。一箪瓢非欠,万钟非足。
知命何曾怀喜愠,轻身岂为干名禄。
看可汗、生缚洗烟尘,机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