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
- 注释
-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注释2
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10、正是:一作“最是”。
11.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 翻译
-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绘,寄寓了对友人刘景文的勉励和对生活的哲理感悟。"荷尽已无擎雨盖",形象地写出荷花凋零,只剩枯茎,暗示秋天的逝去;"菊残犹有傲霜枝"则赞美菊花在严寒中依然挺立,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一年好景君须记",提醒朋友要珍惜这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色彩鲜明,寓意生活虽有变迁,但美好仍在。整首诗寓教于乐,富有深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时陷在贼中)
病中饶泪眼常昏,闻说花开亦闭门。
语少渐知琴思苦,卧多唯觉鸟声喧。
黄埃满市图书贱,黑雾连山虎豹尊。
今日支离顾形影,向君凡在几重恩。
寄赠库部王郎中(时充折籴使)
谔谔汉名臣,从天令若春。
叙辞皆诏旨,称宦即星辰。
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威惩治粟尉,恩洽让田人。
泉货方将散,京坻自此陈。
五营俱益灶,千里不停轮。
未远金门籍,旋清玉塞尘。
硕儒推庆重,良友颂公频。
鹤发逢新镜,龙门跃旧鳞。
荷君偏有问,深感浩难申。
秋中过独孤郊居(即公主子)
开园过水到郊居,共引家童拾野蔬。
高树夕阳连古巷,菊花梨叶满荒渠。
秋山近处行过寺,夜雨寒时起读书。
帝里诸亲别来久,岂知王粲爱樵渔。
玩春因寄冯卫二补阙戏呈李益(时君与李新除
掖垣春色自天来,红药当阶次第开。
萱草丛丛尔何物,等闲穿破绿莓苔。
题金吾郭将军石伏茅堂(一作常衮诗)
云戟曙沈沈,轩墀清且深。
家传成栋美,尧宠结茅心。
玉佩多依石,油幢亦在林。
炉香诸洞暖,殿影众山阴。
草奏风生笔,筵开雪满琴。
客从龙阙至,僧自虎溪寻。
萧洒延清赏,风流会素襟。
终朝息尘步,一醉间华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