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读 曹 公 传 宋 /黄 庭 坚 南 征 北 伐 报 功 频 ,刘 氏 亲 为 魏 国 宾 。毕 竟 以 丕 成 霸 业 ,岂 能 于 汉 作 纯 臣 。两 都 秋 色 皆 乔 木 ,二 祖 恩 波 在 细 民 。驾 驭 英 雄 虽 有 术 ,力 扶 宗 社 可 无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霸业(bà yè)的意思:指占据权力和地位,统治一方或一国的事业。
报功(bào gōng)的意思:指报告自己的功绩或功劳,以获得表扬或奖励。
北伐(běi fá)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对北方进行军事进攻,特指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反对北洋政府的军事行动。
毕竟(bì jìng)的意思:表示最终、归根结底的意思,用来引出一个结论或总结。
纯臣(chún chén)的意思:指忠诚正直的臣子,形容官员或下属忠心耿耿,不受贪婪和腐败的诱惑。
恩波(ēn bō)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特指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二祖(èr zǔ)的意思:指祖先的第二代,也可以指某个领域或行业的第二代人才。
国宾(guó bīn)的意思:指国家接待外国贵宾的人或事物。
驾驭(jià yù)的意思:掌控、操纵事物或局势。
两都(liǎng dū)的意思:指两个都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两个政治中心。
南征(nán zhēng)的意思:南征是一个表示向南征战或征服南方的成语。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乔木(qiáo mù)的意思:比喻人的思想、行为或事物的本质高尚、不同寻常。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细民(xì mín)的意思:指精细、细致的人民。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宗社(zōng shè)的意思:指宗族或社会团体。
南征北伐(nán zhēng běi fá)的意思:南征指向南方出征,北伐指向北方征伐。形容军队或势力向南或向北作战。
- 注释
- 南征北伐:指四处征战。
报功频:频繁上报战功。
刘氏:指刘姓王朝(如刘备)。
魏国宾:像魏国的贵宾一样被尊重。
毕竟:终究。
丕:曹丕,魏文帝。
霸业:建立强大的统治地位。
纯臣:完全忠诚的臣子。
两都:指洛阳和长安,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都城。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历史悠久。
二祖:可能指曹操和曹丕。
恩波:恩惠的波及。
驾驭:控制和使用。
英雄:杰出的人物。
术:策略或才能。
宗社:国家和家族。
- 翻译
- 南北征战功劳多,刘家亲近如魏国嘉宾。
最终还是曹丕建立了霸业,怎能对汉忠诚到底。
两京秋色尽显高大树木,两位祖先的恩泽惠及百姓。
虽然他能驾驭英雄,但维护国家社稷难道无人可用?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读曹公传》,通过对曹操一生事迹的评述,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首句“南征北伐报功频”赞扬了曹操频繁的军事胜利,显示出他的英勇与才能。接着,“刘氏亲为魏国宾”暗示了曹操在政治上的地位,他虽为汉室之臣,但实际已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毕竟以丕成霸业”指出曹操最终通过扶持曹丕建立了魏国,实现了霸业。“岂能于汉作纯臣”则揭示了他对汉朝的忠诚并非纯粹,暗含着对曹操权谋的评价。接下来,“两都秋色皆乔木”借景抒怀,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相融合,寓言曹操虽逝,其影响犹在。
最后两句“驾驭英雄虽有术,力扶宗社可无人”总结了曹操的领导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虽然他善于驾驭英雄,但是否真能长久维护国家稳定,诗人提出了疑问。整首诗在赞美曹操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瓶山
瓶山虽小山,寄迹聊高吟。
清风徐徐来,一枕长松林。
有时北窗下,悠然复鸣琴。
惜无钟期遇,奏此《流水》音。
怪哉褦襶客,溽暑犹招寻。
不知静者意,有傲羲皇心。
流光亦何速,绿树皆成阴。
寄言林宗子,就我来登临。
读王荆公鄞县经游记有感
荆公宰吾鄞,学校振士风。
石台足师表,楼王皆儒宗。
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
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
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一旦秉钧轴,方期恢前功。
任使非其人,海内滋怨恫。
近世行社仓,藉口师徽公。
良法鲜美意,流弊又安穷。
社仓与青苗,得失将毋同。
大堤曲
大堤二三月,垂杨千万把。
上枝堪藏鸦,下根堪系马。
藏鸦系马晚楼边,沉水香焚清酒传。
红霞宛宛歌声外,汉水团团明镜前。
夜饮朝眠欢不足,秋去春来芳草绿。
只知郎橐尽黄金,不道妾颜销白玉。
江有方洲岸有沙,牙樯丝缆各天涯。
钗横花困惊残梦,不信行人不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