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徘徊

问渠那得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活水(huó shuǐ)的意思:活水指的是流动的水,比喻思想活跃、知识丰富、能力出众。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徘徊(pái huái)的意思:指人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犹豫不决,无法下定决心。

如许(rú xǔ)的意思:如此,这样

天光(tiān guāng)的意思:指天空的光亮,也可引申为指天亮的时候。

源头(yuá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半亩方塘(bàn mǔ fāng táng)的意思:形容小而美的环境或生活状态

源头活水(yuán tóu huó shuǐ)的意思:指水源清澈活泼,不断涌出的景象。比喻思想、学问等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样子。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
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翻译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并融入哲理思考的诗歌。开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两句,以一种静谧而明净的画面开始,方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天光和流动的云影,创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情趣。这样的景象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摹,更蕴含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澄明。

接下来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则引出了诗人的思考:这种清澈如同的境界是如何获得的?答案在于“源头活水”,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也隐喻了思想和知识的源泉。只有不断地从源头汲取,才能保持清晰和活力。这也许是诗人对于学习和思考的一种态度,即不断追求知识的根源,以获得真正的明智。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学问的深刻领悟。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题黔阳宝山书院·其三

白鹿遗风挽易回,黔中书院为重开。

纲常大义无终极,道学真源有自来。

天上斗牛横剑气,人间山水壮琴台。

仰高久切吟边思,拨尽阴何几许灰。

(0)

苗民公馆和壁间韵

柳拂晴堤草映川,春光如画满东阡。

人家半在荒烟里,山色遥连落日边。

蛮獥只今安治化,云林自古隔嚣廛。

循行正欲询民瘼,一念清勤不愧天。

(0)

送李佥宪之京次原寄石阡得士韵

圣主尊亲诏八荒,宪臣朝贺自炎方。

三边政肃群豺遁,万里秋高一鹗翔。

表献御筵天咫尺,身依仙禁日辉光。

炉烟两袖携来满,散作人间雨露香。

(0)

喜唐必聪中举·其二

黄槐催动马蹄忙,千百人中选俊良。

文采旧曾评月旦,科名新喜破天荒。

寒窗灯火真无负,僻郡山川倍有光。

从此诸生知奋励,白袍争作绿衣郎。

(0)

赠吴参将·其一

节钺远经过,边城胜概多。

云开山耸翠,风静海无波。

锦辔闲騕袅,龙文耀太阿。

清时洗兵甲,期为挽天河。

(0)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二十三平越伸冤

虞典钦恤具,周书敬慎存。

明刑此为准,所贵多平反。

平越有死狱,公为伸其冤。

灯前求生意,笔底回春温。

于门日高大,阴德遗子孙。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