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全文
- 注释
- 耕人:耕农。
耒:古代用来耕地翻土的农具。
《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未。
”耜为铲,来为柄,称为未耜。
后用为农具的总称。
语:是谈话,是谈论林丘:又作“林邱”。
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
鸥:鸟类的一种,头大,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羽毛多为白色。
多生活在海边,主要捕食鱼类。
验:证实。
野塘:野外的池塘或湖泊。
- 翻译
- 山林中农夫扶着犁低声说着话,花丛外面不时落下一只白鸥。
想要检验春雨的雨量,只看那野塘中涨满的春水,可以自由回转一只小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春景图。"耕人扶耒语林丘",生动展现了农夫在田间劳作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他们一边耕作,一边与山丘林木间的鸟儿交谈,营造出宁静而质朴的乡村氛围。"花外时时落一鸥",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鸥鸟在花丛之外翩翩飞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生机。
"欲验春来多少雨",诗人借此表达对春雨的观察和思考,想要通过野外塘水的涨溢来判断春雨的丰沛程度,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野塘漫水可回舟",则暗示了雨水充足,连小船都可以在满是积水的池塘中自由航行,这是春雨滋润大地后的具体表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日常场景和自然景象,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展现出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月中仙
浩浩灵源,自先天恍惚,难貌形状。
殊非想像,罢兔角龟毛,头头分朗。
百般呈伎俩,尽分外、无风起浪。
截断亡羊路,山云野水,相与复相忘。
神光照应无方。示灰寒地文,舒缓天壤。低头放杖。
便击木无声,敲空作响。不须求罔象。
得自在、无拘纵放。信手拈来,用如意宝珠无尽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