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上 郑 员 外 唐 /方 干 为 郡 至 公 兼 至 察 ,古 今 能 有 几 多 人 。忧 民 一 似 清 吟 苦 ,守 节 还 如 未 达 贫 。利 刃 从 前 堪 切 玉 ,澄 潭 到 底 不 容 尘 。潜 夫 岂 合 干 旌 旆 ,甘 棹 渔 舟 下 钓 纶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容(bù róng)的意思:不可容忍、不能容忍
从前(cóng qián)的意思:从前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的事情或情况。
到底(dào dǐ)的意思:表示追问问题的根本所在,也可用于强调或加强语气。
钓纶(diào lún)的意思:比喻利用计谋或手段来引诱、诱使他人上当受骗。
干旌(gàn jīng)的意思:指人才出众,能力出色。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合干(hé gàn)的意思:合作共事,共同努力。
还如(hái rú)的意思:如同,好像
几多(jǐ duō)的意思:表示数量多少不确定,不具体的意思。
旌旆(jīng pèi)的意思:旌旆是指旗帜和旌旗,泛指旗帜飘扬的场景。
利刃(lì rèn)的意思:利刃指的是锋利的刀刃,也可以用来比喻敏锐的才智或者犀利的辞藻。
能有(néng yǒu)的意思:有能力、有才华、有能耐
潜夫(qián fū)的意思:指隐藏在暗处、暗中行动的人。形容行事隐秘、不露声色。
切玉(qiē yù)的意思:切割玉石,比喻对人的才能或品德进行严格的评价和选择。
清吟(qīng yín)的意思:指清雅地吟咏诗词或唱歌。
守节(shǒu jié)的意思:坚守道德准则,忠诚不渝
一似(yī sì)的意思:形容非常相似或极为相像。
忧民(yōu mín)的意思:关心百姓,为民众忧虑。
渔舟(yú zhōu)的意思:渔舟指的是渔民的船只,也常用来比喻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至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公正、公平、公道。
至察(zhì chá)的意思:指非常聪明、观察力敏锐,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
- 注释
- 为郡:担任地方官。
至公:极其公正。
至察:极为明察。
几多:多少。
忧民:忧虑民众的疾苦。
一似:就像。
清吟:清雅的吟诵,这里比喻高洁的情怀。
未达:没有显达,指未做官或未富贵。
利刃:锋利的刀刃。
堪切玉:能够切割玉石,比喻能力强。
澄潭:清澈的深潭。
不容尘:不容许尘埃污染,比喻廉洁不染。
潜夫:隐居之人。
干旌旆:干预、投身于仕途的旗帜之下,指做官。
甘棹:乐意划桨,甘愿。
渔舟:捕鱼的小船。
下钓纶:放下钓鱼的线,比喻过隐居生活。
- 翻译
- 作为地方官既公正又明察,古往今来这样的人实在稀少。
他忧心民众如同诗人吟苦诗一样深切,保持节操仿佛未曾显达时一样清贫。
他昔日处理事务如同利刃切玉那样干脆利落,其品性清澈到底,不容半点污秽。
隐居之人本不应投身仕途的纷扰,他更愿意驾驶渔舟,悠然垂钓于水面。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名为《上郑员外》。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官场的感慨和对清廉之士的赞美。
“为郡至公兼至察,古今能有几多人。”这两句开篇便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官的追求和怀疑,至公至察是理想中的官员形象,而现实中这样的官员又有多少呢?
“忧民一似清吟苦,守节还如未达贫。”这里描绘了一位关心百姓、清正廉洁的官员形象。清吟苦,意味着他为民请命的辛酸;守节而贫,表明即使在物质上不富裕,也坚守自己的节操。
“利刃从前堪切玉,澄潭到底不容尘。”诗人用削玉石来比喻官员的清廉,不容一丝尘埃,形象地表达了对纯洁品格的追求和赞扬。
最后两句,“潜夫岂合干旌旆,甘棹渔舟下钓纶。”诗人自比为潜在的隐者,对于那些浮华的官职并不感兴趣,而是愿意过简单自在的生活,就像甘愿驾着简陋的小船去钓鱼。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也反映出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