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大圆(dà yuán)的意思:指情况或形势非常顺利,没有任何困难或障碍。
繁兴(fán xīng)的意思:繁荣兴盛,充满活力
非功(fēi gōng)的意思:非功指的是不是功劳,表示某人的所作所为与实际功劳不相符。
观察(guān chá)的意思:仔细地看,留心地看
留情(liú qíng)的意思:在处理问题或处理他人的过错时,心存怜悯和宽容,不采取过于严厉的措施。
妙观(miào guān)的意思:指观察事物时,能够发现其中的奥妙与深意。
名言(míng yán)的意思:指具有深刻道理或智慧的话语或格言。
那伽(nà qié)的意思:虚无;不存在
平等(píng děng)的意思:指人们在权利、地位、待遇等方面没有差别,互相平等对待。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无实(wú shí)的意思: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虚无缥缈。
性智(xìng zhì)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智慧出众,才智出众。
圆镜(yuán jìng)的意思:指圆形的镜子,比喻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本来面貌的人或事物。
智性(zhì xìng)的意思:智慧和才智
智见(zhì jiàn)的意思:智慧的见解或观点。
大圆镜智(dà yuán jìng zhì)的意思:指智慧如大圆镜一样清晰明亮,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
- 注释
- 大圆镜智:指佛性圆满、洞悉一切犹如大圆镜般无碍的智慧。
性清净:本质纯净无染。
平等性智:视众生平等,无有高下分别的智慧。
心无病:心灵健康,没有烦恼困扰。
妙观察智:细腻洞察一切现象,明辨是非真假的智慧。
见非功:见识超越了普通的功利观念。
成所作智:能圆满成就一切所需作为的智慧。
同圆镜:与大圆镜智相似,意指智慧圆满无缺。
五八六七:指佛教中的八识理论中,第五识(识根尘)、第八识(阿赖耶识)、第六识(意识)、第七识(末那识)。
果因转:果位(成就的境界)与因位(修行的过程)相互转化。
名言:语言、概念。
无实性:没有固定不变的真实自性。
转处:转变的关头或过程。
不留情:不执着,无留恋。
繁兴:众多事务或念头的兴起。
那伽定:龙象之定,比喻深沉、稳固的禅定状态,如同龙象般难以动摇。
- 翻译
- 如同大圆镜的智慧本性纯净,平等看待一切的智慧心中无烦恼。
奇妙的观察能力看见不依赖功劳,成就事业的智慧如同大圆镜一样圆满。
第五第八识与第六第七识在因果中转化,只是名词概念并无实质不变的性质。
如若在转变之处不执着留恋,纷繁兴起时永远安处于龙象之定。
- 鉴赏
这首诗是六祖慧能大师的《示智通偈》,体现了禅宗直指心性的思想。首句“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表达的是对真理的直接洞察和理解,这种智慧如同圆镜一般清净明亮,没有任何污染。
接着,“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智慧是自然而然,不需通过努力获得,它本身就是完成一切事务的智慧,与大圆镜相似。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则指出轮回之果和因缘的转变,不过是在语言上讨论,并没有实际的实体。这句话揭示了佛教中“空”的概念,强调现象世界的不实质。
最后,“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劝诫我们在轮回的过程中,不应执着于任何事物,当达到无执著的状态时,就能如同那伽(即阿罗汉)一样达到永久的宁静。这里强调了放下执着,达到心灵自由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揭示出禅宗对于心性的直接体认,以及对轮回与解脱的独到见解,是一首蕴含深刻佛理的偈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唐公舍人访净因
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
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
乘兴何时再,还能托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