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郑生至自泰山二首(其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景象。"俯首无齐鲁"一句,形象地写出站在泰山之巅,俯瞰齐鲁大地,显得无比渺小,显示出泰山的高大。"东瞻海似杯"则进一步描绘出大海在远方如杯中之水,与泰山相对比,更显山势之峻峭。
"斗然一峰上"中的"斗然"形容陡然升起,生动描绘了泰山拔地而起的壮观景象。"不信万山开"则表达了诗人对泰山之高的惊叹,认为即使万千山峦,也无法与之相比。“日抱扶桑跃”运用神话传说,写太阳仿佛被泰山拥抱,从东方升起,增添了神秘感。"天横碣石来"则以碣石入海的景象,衬托泰山之高,仿佛连天空也被它压低。
最后两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诗人借秦始皇和汉皇台的历史典故,说明尽管历经朝代更迭,但泰山的雄伟依旧,历久弥新,寓意着泰山的永恒与不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寓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身用已时危,衰残况病欺。
竟成黄犬叹,莫逐白鸥期。
东阁图书散,西园草露垂。
无因奠江上,应负十年知。
昔无刘豫州,隆中老诸葛。
所以陶彭泽,归兴不可遏。
凌熇宴功臣,旌旗蔽轇轕。
一壶从杖藜,独视天壤阔。
风吹黄金花,南山在我闼。
萧条蓬门秋,稚子候明发。
岂知英雄人,有志不得豁。
高咏荆轲篇,飒然动毛发。
同是他乡客,俱为避地人。
兴来犹浪迹,别去更沾巾。
山路常疑雨,江花已报春。
荒烟投远戍,落日扣通津。
樵笠归墟尽,渔蓑度水频。
扬帆惊宿鸟,鼓柁骇游鳞。
俗薄谁知己,时危不计贫。
飘然沧海上,也欲共垂纶。
我家群玉山南陬,君居蒙顶最上头。
相望欲识嗟无由,摇摇心若风中斿。
君从少年慕远游,誓骖笙鹤仍丹丘。
冠星佩月露为裘,口诵赤玉灵书谣。
摩斥八极隘九州,后天不老三光凋。
故乡临睨毋停裛,下视起灭如浮沤。
九宫山高明翠虬,真牧之子世莫俦。
君居其间业焚修,五十余载无悔尤。
翠华昔驻鹦鹉洲,承恩召对黄鹤楼。
敷陈屡沐天语酬,大官醉以白玉瓯。
去年弓旌复旁搜,麻鞋径入朝冕旒。
神皋繁丽不肯留,日夜稽首还山求。
山中之人寄书招,雨余黄独抽新苗。
芝草琅玕弄春柔,不归负此岩壑幽。
龙江送别情悠悠,乡人歌作商声讴。
《赠黄道士还九宫山》【明·曾鲁】我家群玉山南陬,君居蒙顶最上头。相望欲识嗟无由,摇摇心若风中斿。君从少年慕远游,誓骖笙鹤仍丹丘。冠星佩月露为裘,口诵赤玉灵书谣。摩斥八极隘九州,后天不老三光凋。故乡临睨毋停裛,下视起灭如浮沤。九宫山高明翠虬,真牧之子世莫俦。君居其间业焚修,五十余载无悔尤。翠华昔驻鹦鹉洲,承恩召对黄鹤楼。敷陈屡沐天语酬,大官醉以白玉瓯。去年弓旌复旁搜,麻鞋径入朝冕旒。神皋繁丽不肯留,日夜稽首还山求。山中之人寄书招,雨余黄独抽新苗。芝草琅玕弄春柔,不归负此岩壑幽。龙江送别情悠悠,乡人歌作商声讴。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3567c67e22b213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