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取(bù qǔ)的意思:不要取得、不要采取、不要得到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燔柴(fán chái)的意思:指烧柴热火、炽热的火焰。
古往(gǔ wǎng)的意思:古代的过去时光或历史。
光彩(guāng cǎi)的意思:形容光辉、荣耀、美丽等光彩夺目。
何殊(hé shū)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今来(jīn lái)的意思:指现在、近来的时候。
可知(kě zhī)的意思:可以知道,能够了解或明白的意思。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宁子(níng zǐ)的意思:宁子是一个古代成语,意思是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意让别人受苦。
佯愚(yáng yú)的意思:假装愚蠢或无知,以达到隐藏真实意图或欺骗他人的目的。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照乘(zhào chéng)的意思:按照原来的乘法算法进行计算
古往今来(gǔ wǎng jīn lái)的意思:指过去到现在的所有时期,形容时间的长久流逝。
- 注释
- 朝真暮伪:早晨真实晚上虚假,形容变化不定或表里不一的情况。
底事无:这样的事情有没有?。
臧生:臧武仲,春秋时鲁国的大夫,以智谋著称。
诈圣:假装圣明。
宁子:甯武子,春秋时卫国的大夫,以明智著称。
佯愚:假装愚蠢。
草萤:草丛中的萤火虫。
有耀终非火:虽然发出光亮,但最终不是真正的火。
荷露:荷叶上的露珠。
虽团岂是珠:虽然聚集成团,但并不是珍珠。
燔柴:古代祭祀时烧的大火。
照乘:古代贵重的明珠,可照亮前后各一乘车的距离。
可怜:可惜。
光彩:光亮,光泽。
何殊:有什么不同。
- 翻译
- 白天真实晚上虚假,谁能分辨?自古至今,这种事情难道没有吗。
只喜欢臧武仲那样的人能假装圣明,却不知道甯武子也会假装愚蠢。
草丛中的萤火虫虽然发光,但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珠虽然聚成一团,但难道是珍珠吗?
如果不取用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贵重宝珠),那么它们的光彩有什么区别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中的虚伪和表面现象的深刻洞察。首句“朝真暮伪何人辨”直接指出了世间的人们往往在早晨表现真诚,而到了晚上则变得虚假,且这种变化无人能够辩别。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批判态度。
接着,“古往今来底事无”表达了一种历史感和宿命论,认为自古至今一切都是徒劳无功,没有什么真正重要的事情。紧接着,“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则是说人们只喜欢那些能够装作圣人的庸医,而宁肯相信一个懂得装傻的人的智慧。这两句强调了社会上真假难辨,人心不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通过自然界的比喻,进一步说明了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异。草间微弱的光芒终究不是火焰,而荷叶上的露水也并非珍珠。这两句诗意在告诫人们不可迷惑于外表,应当寻求真实和内涵。
最后,“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则是说即使是不被采纳的燃烧着的柴火,也能同时发光和供人乘坐,但终究难免消逝,这种昙花一现的光彩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物质世界虚幻性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白居易对社会真相的洞察和批判,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悲观情绪。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郡楼望嵩少作
旷荡三河阔,东西二室连。
埋云峰树短,抱日岭霞鲜。
黛压周南野,岚薰巩右天。
峥嵘元气外,磅礴太虚前。
斜麓横包壑,倾崖碧逗烟。
巢荒尧客隐,笙断洛储仙。
夙尚临风结,幽怀傃里县。
功名青史后,才器散樗边。
整顿登山屐,签题炼药篇。
采芝应有路,种玉得无田。
喻指存真契,如灰息世缘。
寄声鸾鹤侣,千载共来旋。
进读唐书终帙
隋室重氛极,唐家景命新。
地归裂残壤,天洗战馀尘。
遂纳诸戎贡,争陪二月巡。
瀛洲登俊老,烟阁尽名臣。
轻重非关鼎,兴亡要在人。
旧都纷秀麦,前事遍书筠。
哲后疑图暇,西厢访古频。
终篇见成败,摘句屡咨询。
青史嘉遗直,元龟遗圣辰。
愿将稽古意,万一助尧仁。
初春置酒河上得前忠武记室饶廷评书因成感咏以寄
故欢清潩上,今醉浊河边。
素领添新发,春风似去年。
暖云邙北树,芳草巩阴田。
感旧情何极,重看记室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