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黑发(hēi fā)的意思:指年轻人,特指年轻有为的人。
男儿(nán ér)的意思:指成年男子,也表示男子的气概和勇气。
勤学(qín xué)的意思:勤奋学习,刻苦努力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正是(zhèng shì)的意思:表示正好、正当、恰恰是。
- 注释
-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方:才。
- 翻译
-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 鉴赏
这四句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颜真卿所作,属五言绝句。全诗通过对比夜晚和清晨的景象,表达了读书学习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三更灯火五更鸡",这里借用时间的推移来描绘出夜深人静、适合读书之景象。“三更”指半夜,“五更”则是接近拂晓时分。诗人通过这种设定突出了夜以继日地学习的勤奋态度。
"正是男儿读书时",强调这是男子汉应该投身于学问和修养的最佳时刻。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读书被视为提升个人修养、获取知识和道德的重要途径,而“男儿”则象征着理想中的勇敢和坚韧。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两句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感悟。诗人通过对比年轻时的头发(黑发)与老年时的头发(白首),强调了学习和积累知识不能拖延。一旦时光流逝,到了老年才后悔当初没有勤奋学习,这种感慨无疑是很多人在回望过往时会有的共同体验。
整首诗意在激励读书之人要珍惜时间,勤于学问,不应等到年迈之后才感到懊恼。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这样的思想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刘司谏君同时举二丈夫子然二母也其父宪副公以吉兆命名遣乳媪先期而至邑大夫士奇之为诗纪其事而命贞次焉·其二
见说仙游梦更奇,县衙西北状元祠。
麒麟天上传双趾,兰玉庭前长并枝。
读到父书应自易,绳来祖武定非迟。
二雏虚道徐卿好,谁似君家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