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之在斗,戒之在色,戒之在得;
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
这首对联出自清代张师诚之手,以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与道德警言。通过对“戒”、“职”二字的运用,作者旨在强调个人修养与责任的重要性。
“戒之在斗,戒之在色,戒之在得”,这三句分别从竞争、情感诱惑和贪欲三个方面提出了警示。告诫人们在面对利益、权力和情感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争斗、沉溺于情感的漩涡或被贪婪所驱使。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提升,也是对社会和谐的维护。
接下来的“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一主题。它提醒人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职责所在(“其居”),还要考虑到职责之外可能产生的影响(“其外”),以及潜在的忧虑和风险(“其忧”)。这种全面而深入的责任意识,不仅要求个体在本职工作上尽心尽力,更需有前瞻性的思考,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整体而言,此对联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阐述了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与前瞻思维的重要性,是对个人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标准要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是新世稘开幕伟人,教育仿美利坚,武备规德意志,主持立宪复效英吉黎,报国仰谋猷,一柱擎天,允矣中兴资令弼;
为旧学界守成钜子,经术如戴东原,史才迈钱嘉定,博综九流更过纪文达,及门穷拟议,两楹征梦,伤哉海内失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