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访 戴 天 山 道 士 不 遇 唐 /李 白 犬 吠 水 声 中 ,桃 花 带 雨 浓 。树 深 时 见 鹿 ,溪 午 不 闻 钟 。野 竹 分 青 霭 ,飞 泉 挂 碧 峰 。无 人 知 所 去 ,愁 倚 两 三 松 。
- 注释
- 犬吠:狗叫声。
水声:流水的声音。
桃花:春天的花朵。
雨浓:雨后花朵颜色更鲜亮。
树深:树林深处。
鹿:鹿。
溪午:中午的溪边。
钟:寺庙里的钟声。
野竹:野生的竹子。
青霭:青色的云雾。
飞泉:飞流的泉水。
碧峰:绿色的山峰。
无人:没有人。
知:知道。
愁倚:忧郁地倚靠。
两三松:两三棵松树。
- 注释2
1、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2、不遇:没有遇到
3、吠:狗叫。
4、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5、树深:树丛深处。
6、青霭:青色的云气。
7、飞泉:瀑布。
8、倚:靠。
- 翻译
- 在犬吠和流水声中,桃花带着雨滴显得格外鲜艳。
树林深处时而能看见鹿,正午时分溪边却听不见钟声。
野生的竹子分散在青色的云雾中,飞流的泉水挂在碧绿的山峰上。
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我独自愁绪满怀,倚靠在两三棵松树旁。
-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
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
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
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 赏析
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访友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寻找道士却不得遇的孤独与愁绪之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开篇即以犬吠和水声相伴,桃花因雨而显得更加鲜艳,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湿润的山林环境,透露出诗人独自深入山中的孤寂。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树木越发茂密,只有偶尔可见到鹿群穿梭,而溪流之声淹没了时间的脚步,让人难以分辨白天与黑夜,这里暗示了诗人在山中徘徊,寻找道士却不得其踪。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野生的竹子轻柔地散布着清新的气息,而飞舞的泉水如同丝带般悬挂在碧绿的山峰之上,这些景象不仅美化了自然,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渴望。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最后一句,诗人坦言自己迷失在这片深山之中,无人知晓自己的行踪,只能依偎着几棵苍老的松树,抒发心中的忧愁。这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独自访友却不得遇的孤独感和内心的寂寞。这样的情感抒发,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也让后人能够深刻体会到古代文人那种对山林自然与精神寄托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